在历史与政策语境的关系中审思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理论建构路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喻聪舟,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现代化、教育基本理论(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温恒福,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经济与管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原文出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二十大报告“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要命题的提出为教育现代化理论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生长点。当前学界主要从政策、历史、理论三种语境下展开对教育现代化问题的讨论,三种语境的混淆造成了教育现代化研究中既要以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指向又要反思现代性的二律背反。因而有必要对三种语境下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含义进行澄清:三者分别意指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制定的关于教育发展的准则,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事实,以及立足时代先进性对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论思考。从与历史、政策两种语境间的关系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应当立足于历史语境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事实,服务于政策语境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愿景,并以弥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应然性的政策愿景与实然性的历史事实之间的断裂为问题导向敞开理论的建构。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06 期

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报告提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命题对新时代我国教育现代化理论的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存在着政策语境、历史语境与理论语境三种对教育现代化的不同理解,每种语境的研究都对推进新时代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具有独特意义,但三种语境混用会给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带来困难,比如提倡“加快教育现代化”③“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④的同时又要批判教育现代性、超越教育现代性的“二律背反”。因此应在对三种语境下教育现代化的含义予以澄清的基础上,从与政策语境、历史语境的关系中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理论建构的路径。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含义

       金岳霖先生在讨论中国哲学史问题时谈到,“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的史呢?还是在中国的哲学史?”⑤借鉴这一思考,杨学功教授指出应当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在中国”还是“中国的现代化”的问题⑥,也就是应当把中国式现代化当作一种不必与世界现代化进程发生联系的独特道路,还是理解为世界普遍性的现代化在中国的发生,这一问题又可以进一步从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和结果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实现现代化的途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守正创新之路。早期的现代化研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从西方社会的一般形象中获得‘现代性’的属性,然后又把这些属性的获得设想为现代化的标准”的倾向⑦,似乎建立西方式的市场经济模式、民主政治模式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无视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可以是多样的,更是把西方以外国家的现代化探索的事实摒弃在现代化研究之外。随着现代化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现代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西方化”⑧,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都可以且应当成为该国“现代性永远的建构与重构的源泉”⑨,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不是放弃本民族特色去实现某种普世现代化标准的过程,而是以民族特色丰富世界现代化色彩的过程。从实践发展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重要经验就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⑩,独立自主地探索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同时,如二十大报告所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1),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道路是明显有别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因此从途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是坚持独立自主、立足中国实际,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

       从实现现代化的结果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之间体现的是一种有差异的共性。中国式现代化从目标、追求上讲不同于西化,是依据中国实际、立足中国文化探索出的有助于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式现代化。将现代化等同于西化的思想,“其根本问题在于只从西方看世界,而没有从世界看西方”(12),从而把西方的现代化等于了世界的现代化。超越将现代化等同于西化的观点,不能只见世界不见中国,也不能只见中国不见世界。西方式现代化不等于实现现代化的唯一目标,并不意味着实现现代化没有普遍性的追求,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彻底割裂,容易使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失去时代性聚焦,更不利于在全球化竞争中定位自己的现代化发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应当从世界的眼光看中国。因此需要在谨慎地避免“全盘西化”的基础上,敏锐地把握世界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聚焦世界现代化发展普遍进程的同时,走一条“既不‘脱钩’也不‘依附”’的“发展新道路”(13)。何传启指出现代化发展的实质就是促成民族国家“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14),这一定位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现代化共性追求的思路。从世界眼光看,现代化的问题就是推动国家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强国”问题。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先进水平”的最终判断标准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同时也包含影响生产力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社会因素。因此从共性的意义上讲,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促进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推动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要素发展的过程。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5)。从“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上看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表现为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上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不断促进我国社会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

       二、三种语境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从与政策语境、历史语境的关系中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理论建构的路径,首先应澄清三种语境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一)政策语境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含义分析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政策的重要构成,政策语境是理解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教育政策主要是指“一个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16),是以政党或国家为主体,以一定时间为期限,为实现一定教育任务而制定的规范、引导教育发展的准则。从上述几个方面看,政策语境下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包含如下要求。首先,从政策主体上看,它是由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既包含国家整体大政方针中对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定位,也包含具体教育政策中对教育现代化问题的规划;同时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内在地包含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体之中,因此国家大政方针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整体定位、宏观要求也构成了理解政策语境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背景与依据。其次,以一定时间段为期限说明应当考虑政策的时间效力问题,政策语境下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主要指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效力的教育政策,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制定的与教育相关的政策中在当代依然具有效力的公共政策,更包括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新制定、出台的各级各类的教育政策。再次,从任务上看,政策语境下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应当指以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为目的的教育政策。最后,政策语境下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的对教育的规范与引导,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想预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