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深度媒介化的发生和运作机制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传领,聊城大学 传媒技术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王传领(1987- ),男,文学博士,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传播。

原文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新媒介对文艺批评的深度媒介化是从自身的基础性影响开始的,这种深度媒介化所展现的是文艺与媒介技术之间的全方位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文艺与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新媒介环境中,形态复杂且无处不在的文艺批评极其符合媒介本性,其与新媒介的结合甚至可以被视为文艺深度媒介化的典型。文艺批评的深度媒介化主要表现在机制媒介化、方式媒介化和主体媒介化三个方面。深度媒介化的文艺批评逐渐开始背离传统文艺批评的原则,改变批评的限度,甚至在批评目的上也不再局限于对文艺作品进行评价,而是试图通过文艺批评来达到多重复杂目的。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23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22]11-0098-08

       新媒介的普及应用不仅极大影响了文艺作品的创作、传播和接受,也使得在此环境下发生剧烈演变的文艺批评成为一个体现文艺发展现状和趋势的重要理论场域。鉴于新媒介以主体身份嵌入文艺生产、传播和消费过程并使得文艺批评的信息总量、呈现路径和表述话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文艺批评的深度媒介化显然是当下文艺批评研究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实际上,理解新媒介环境中文艺批评为何深度媒介化、如何表征,以及深度媒介化的文艺批评又怎样影响文艺诸要素与诸环节,不仅涉及当代文艺所存在的文化环境,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文艺的发展方向。

       一、文艺批评为何深度媒介化

       从产生根源和出现方式来看,文艺批评涉及社会整体对于文艺作品的广泛认知。这其中,既包括文艺文本所涉及的文艺理论、文艺价值等方面,也涉及文艺作品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时代特点。进入新媒介时代后,媒介因素之于文艺批评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提升,并在当下媒介环境中呈现出深度媒介化特征。总体而言,文艺批评深度媒介化的原因可以从媒介环境和文艺批评两方面来进行考察。

       首先,从媒介方面来看,新媒介环境下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理念的不断迭代、媒介之间相互融合的发展态势以及由此产生的融合文化,都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影响着文艺批评,这是文艺批评深度媒介化的根源所在。如果说媒介化意味着社会文化活动中的核心要素必然要遵从新媒介形式的传播要求,且尤其强调媒介机制对于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的话,那么进入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传播为主要表现形态的新媒介时代后,媒介不仅不再满足于作为传播工具的单一身份,其自身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由新媒介技术的迭代和万千用户的青睐所带来的强大媒介能力与能量更试图在社会基本层面上影响乃至改造其他社会元素。正是由于认识到新媒介作为基础设施的建构性力量,安德烈亚斯·赫普(Andreas Hepp)在媒介化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深度媒介化”观点,这一思考所对应的正是当下由于新媒介演化而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这一理论的核心要义在于“以互联网与智能算法为代表的数字媒介作为一种新的结构社会的力量,其作用于社会的方式与以往任何一种‘旧’媒介不同,它下沉为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①。从这一角度来说,新媒介更加强调自己作为社会基础设施的功用,以至于其对于当代文艺的影响与改造也更彻底——不仅文艺作品无法逃离被媒介化的命运,其所涉及的几乎所有文艺要素和环节也都迅速深度媒介化,文艺批评自然也不例外。

       从更加宽广的视角来看,新媒介技术以及由此所营造的新媒介传播体系自身就在不断进行迭代,其日渐掌控更多信息资源和商业资本,也能够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更加了解用户的偏好,甚至构造“信息茧房”并形成“媒介控制”。这种逐步拓展的深度媒介化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所形成的新思想、新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现象对于身处其中的媒介内容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雅思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认为:“技术本身既非善亦非恶……它本身不包含任何思想,既无尽善尽美的思想,也无毁灭的恶魔般的思想。”②从这一点来说,深度媒介化所产生的所有结果——无论是对人的帮助还是对人的控制都是作为使用者的我们赋予它的,其所构建的新媒介环境也需要在我们的理智控制之下才能愈发完善。

       基于上述对新媒介的认知不难发现,社会整体媒介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深度媒介化范围的拓展,使得新媒介早已不仅是从传播层面对文艺作品施加影响,而且是从存在基础和运作逻辑上全方位改变着当代文艺,与文艺相关的问题也因不断受此影响而产生新的现象、问题和解决方案。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媒介环境中,文艺批评深度媒介化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从文艺批评方面来看,文艺作品与媒介之间紧密而多元的复杂关系也使得文艺批评难逃深度媒介化的宿命。伊尼斯(Harold Adams Innis)曾指出:“一种媒介经过长期使用之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它传播的知识的特征。”③尽管新媒介系统构建成型的时间并不长,但其对社会整体的巨大影响以及正在上演的对过去所有媒介进行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媒介实践,使得文艺批评几乎主要是在新媒介环境中展开。从这一视角也可以非常直观地理解,文艺批评不仅为新媒介传播系统所影响和改造,而且还在这一环境中深度媒介化。

       从整体上来看,由于新媒介对传统媒介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手段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与整合,并以自身的规则、逻辑、理念来重塑了社会主流媒介系统,因此各种文艺品类在新媒介所主导的媒介融合场域中也都产生了深度媒介化现象。尤其是当下备受关注的文学、影视、游戏等文艺类型,更是在深度媒介化方面进行了极有价值的探索,并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文艺形式、创作模式和传播方式,可以被视为文艺作品再媒介化的典型,也成为文艺批评深度媒介化的重要前提。随着原本存在于口头传播、纸质媒介和传统电子媒介中的文艺批评逐渐进入新媒介系统中,即使部分批评者和批评内容仍然坚持通过其他媒介进行创作和传播,但也不可避免地在新媒介独有的数字技术及其席卷一切的转化能力中被深度媒介化。只有这样,文艺批评才能借助新媒介系统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拓展更广的传播场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