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1],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劳动及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一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反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思想、借鉴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劳动教育实践经验,具有拓展劳动教育内涵、主体及意义的理论意蕴。另一方面,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研判我国劳动教育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观点,对打造劳动教育新格局、构建劳动教育新体系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从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角度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弘扬劳动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风气提供了基本遵循,体现了新时代对社会进步的具体要求。同时,这些重要论述以教育的劳动属性为根本遵循,主张“以劳促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彰显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育人目标,并促进受教育者自由、全面、科学发展的价值意蕴的生成。理论上的澄清是意志坚定、实践笃行的基础,本文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分析框架,从理论、实践、时代、价值四个维度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独特意蕴,为全面理解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完善我国劳动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劳动创新精神的时代人才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遵循。 一、理论意蕴:丰富劳动教育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基于我国现实教育问题提出的新观点新理念,这些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为支撑,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教育观为实践镜鉴,丰富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守正创新 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与我国教育现状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支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劳动”是核心概念,对“劳动”的系统概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丰富内容。马克思(Marx,K.)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2],从劳动本质、劳动价值、劳动解放、劳动教育四个方面论述了劳动的基本含义。依据马克思的观点,劳动使人与外界一切事物产生联系,生产出自身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只有从基础的生产劳动出发才能“找到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3]。恩格斯(Engels,F.)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4],在人的进化过程中发挥着根本作用。马克思主张教劳结合,表明教育不是简单的原理输出,而是“要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的技能”[5]。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为立论依据,一方面,他在认识劳动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劳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6]。在2015年召开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他指出,“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7]。在2020年的劳模表彰大会上,他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8],要注重提升劳动者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9],鼓励人们通过劳动去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我国教育实际,深化马克思、恩格斯对“劳动教育”这一概念的思考。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10],根据时代变化及现实需求更新劳动技能培训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教育文化的吐故纳新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11],人们在劳动实践中教育和传授着劳动经验与技能,构成了原初的教育形态,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提供了理论参照。我国历来重视勤劳美德的培养,传统文化中的“耕读传家”思想,有关劳动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等,都在宣扬“天道酬勤”“勤劳致富”“勤劳勇敢”的劳动精神,劳动教育是贯穿中华文化始终的活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承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劳动思想,并赋予其符合当代要求的新内涵,是对传统劳动价值观的吐故纳新。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借鉴了传统劳动教育理念。如墨子提出劳动是人的必备技能之一,要培养人们的劳动意识。古代诗歌也包含着对劳动精神的歌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勤能补拙”等,均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劳动教育观内在契合。他多次在讲话中引用如“人生在勤,勤则不匮”[12]、“一勤天下无难事”[13]等关于劳动的文化经典,激励人们勇于创造、敢于实践。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对传统劳动美德的延续。远古时代就有夸父逐日、嫘祖养蚕、愚公移山等,赞美人们热爱劳动、甘于劳动的神话故事,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14]一脉相通:从倡导勤于劳动到集体学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强调提升劳动者素质到加强对青年群体的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承续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同时也根据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进行现代性转化,为传统劳动教育思想注入了新元素。 (三)中国共产党人劳动教育观的踵事增华 中国共产党尤为重视劳动教育,党成立至今制定的相关劳动教育政策、提出的劳动教育理论,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提供了经验借鉴。毛泽东指出,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1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被写入党的教育方针。改革开放迎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邓小平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16]。进入21世纪,全球化浪潮对劳动教育面临的时代境遇带来深刻变化,江泽民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17]。胡锦涛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并鼓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走进校园,借助环境熏陶和耳濡目染,引导学生形成崇尚劳动光荣的美德。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将历代领导集体的劳动教育概述充分融合,从当下的中国实际出发,指出“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18],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劳动与教育经验的进一步凝练和升华。同时,他延续共产党人劳动教育观的价值指向,并详细论述了劳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与其他“四育”之间的内在关联并由此倡导“五育并举”,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