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儿童文学批评价值体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利芳,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兰州 730000)。

原文出处:
中国文学批评

内容提要:

中国特色儿童文学批评价值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属于国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儿童文学批评价值体系需要从儿童文学特殊的文类属性出发,以儿童本位与国家本位的高度统一为根本价值尺度,对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四个标准作出具体的时代内涵阐释。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22 年 09 期

字号:

       儿童文学价值理论的系统研究在我国儿童文学研究界一直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基于百余年我国儿童文学的价值建设成就,以及当前儿童文学事业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的诸种问题,儿童文学价值论已经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儿童文学批评价值体系是关于批评的价值理论研究,属于价值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构建儿童文学批评价值体系的学理与现实依据

       儿童文学批评是对于儿童文学作品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学现象的理性认识活动。这一认识过程中批评主体与批评对象具有客观的认知关系,但更主要的是一种价值关系,批评的基本性质是对于儿童文学价值活动现象的评价。儿童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研究的专门学科,它最直接支撑的学科理论是儿童文学价值论,当然一般儿童文学理论、文学理论、与儿童相关的跨学科理论都是必需的思想资源。

       有关儿童文学的价值理论,在我国儿童文学学界虽然没有专门系统的理论著述,但实际上百余年来学者们的兴趣与成果从来没有离开过对儿童文学具体价值问题的研究,体现为儿童文学本质论与价值论互融糅合的特征。特别是在儿童文学价值观念的建设上,围绕发现儿童、科学认识儿童、教育儿童、解放儿童等价值关怀要旨,立足儿童本位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这两大支点,百余年来儿童文学在“应该如何”的观念形态上积累了丰富的创作与思想成果,需要从价值理论研究的专门视角进行经验总结与理论阐释,这是中国特色儿童文学批评价值体系构建的主要学术资源。

       21世纪以来,我国儿童文学事业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取得持续“黄金十年”的骄人业绩,无论是在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上,儿童文学已成为备受业界、家庭、教育等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文化领域。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上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进步是一致的,儿童文学生产力的极大解放是文化软实力内涵式提升的一个典型表征。不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界也注意到儿童文学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无论是原创还是出版,面临的均是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难题,聚焦的都是进一步激活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艺创新的价值内涵建设问题。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①2021年,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文艺批评对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愈来愈被重视与强化,这是文化自觉与理论自觉的显著体现。

       文学批评的本质是科学研究,它是活跃在文学第一现场,直面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而作出价值评价的理性认识,是专门性、专业性的价值阐释活动。这一阐释对于“揭示文本价值意义”“引导创作”“指导读者”“文学史建构”②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批评对于文学理论建构毫无疑问也是非常关键的,“它终极目的,必然是有关文学的系统知识,是文学理论”。③

       在高质量推进儿童文学事业的征程中,业界对于儿童文学批评滞后、批评不在场、批评不能及时发挥其理论武器的作用等问题的不满颇有时日,与21世纪以来我国儿童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形成严重错位,这一问题迄今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儿童文学批评乏力,除去不能及时营造话语氛围、提高评价标准、积极引领创作风尚之外,还面临着批评力量不足、批评价值使命担当不够、无力应对社会对儿童文学愈来愈倾注的价值关切与问题争议等这样一些状况。

       我们需要穿透表象,理性分析处于学术场最前沿的儿童文学批评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批评缺乏战斗力与说服力只能说明儿童文学基础研究根基不牢、学术领域不宽不厚、理论思想基点定位不高。儿童文学批评状况直接反映我国儿童文学学科的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深层次映现儿童文学学术体系与学科体系的实力水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关键问题,儿童文学批评出现问题的根由绝不在批评本身,而是首先在批评背后的理论支撑,是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出了问题。我们需要正视这个问题,仔细冷静地辨识一下学术史,找准批评再出发旁涉到的一个系统工程。

       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学科重建秩序并取得卓有影响力的成就,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理论话语体系建设,体现在学术原创能力上。新时期初成长起来的代表性学者,都毫无例外地拥有代表性理论著作,研究提炼出一系列标识性概念与理论范畴,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论表述影响深远,一直是近40年来研究界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基本上这些学术思想至今难以被超越。如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家是民族未来性格的塑造者”“追随永恒”“儿童文学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班马的“儿童反儿童化”“前艺术思想”,方卫平的“儿童文学的接受之维”,孙建江的“艺术的儿童文学与大众的儿童文学”,刘绪源的“供儿童审美的文学”“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汤锐的“双逻辑支点”“比较儿童文学”,朱自强的“解放儿童的文学”“分化期”“儿童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一体化”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思想理论在相当长时间内为儿童文学批评赋予鲜活的方法论资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