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文艺重要论述再认识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勇,临沂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卞友江,临沂大学文学院讲师,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 临沂 276005)。

原文出处: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重要论述,不仅充分消化、吸收了既往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同时也批判、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分析、研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现状和人民群众需求,围绕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的表现对象、文艺的接受对象、文艺工作者的职责等,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的人民性观点做了创新性的阐发。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22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04(2022)03-0100-09

       自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作出“以人民为中心”文艺重要论述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反复重申这一立场和观点。国内文艺理论及创作界也持续对此重要论述的独创性和时代价值进行探究。①这些阐释与探究有助于我们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重要论述的内涵。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仍然很有必要对此问题作进一步思考和阐发。

       一、“以人民为中心”文艺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立场做了系统概括,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②这一概括不仅充分消化、吸收了既往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同时也创造性地转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评斐·拉萨尔的悲剧《济金根》时,不约而同地认为这部作品的败笔就在于其没有把人民作为文艺的表现主体。正如恩格斯所说:“介绍那时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会提供完全不同的材料使剧本生动起来,会给在前台表演的贵族的国民运动提供一幅十分宝贵的背景,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使这个运动本身显出本来的面目。”③后来,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首次明确了文艺服务对象的问题,他在谈到党的文学时说道:“这将是自由的写作,因为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族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④不难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很注重文艺的人民性问题。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⑤,并分别从文艺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两个层面做了深入系统的阐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毛泽东对“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思想做出了系统论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从不同角度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他们的观点被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吸收到《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重要论述还总结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众所周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与儒家文化有着深厚的关联,散见于历代思想家的论著和流传后世的优秀文艺作品中。在历代思想家的论著中,孔子提出官员应当重视“民、食、丧、祭”,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贾谊认为“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董仲舒认为“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之立王,以为民也”,王夫之认为“君以民为基……无民而君不立”等。⑥在流传后世的优秀文艺作品中,有很多“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展现了深厚的人民情怀”⑦。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关切人民的优秀文化传统,尤其是优秀的文艺创作传统,可见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不存在矛盾与对立,还存在较强的互补与对话空间。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本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而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所主张的人民性立场则为激活中华传统文艺思想的现代价值指明了方向。在承认二者互补与对话关系的同时,我们应认识到,中国古代思想家虽然也强调“民本”,但由于受自身的阶级地位限制,其所谓的“民本”主要还是指向一种手段和方法,根本上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念。一些流传后世的优秀文艺作品虽然表现出关切民生疾苦的倾向,但也主要是源于朴素的“人之为人”的诉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以人民为中心”,强调的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根本和目的。习近平总书记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立场上,深入结合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实际和文艺创作现状,明确提出“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⑧的主张,实质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自《讲话》明确提出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中国文联十大与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与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的讲话中,在给中国国家话剧院艺术家的回信中等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反复重申这一立场,对于文艺工作的论述不断发展完善。这种发展完善既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合理的转化上,也体现在结合新时代历史背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更有效的创新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