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9—22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文艺理论:传统与现代”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在徐州举行。参会的200多位从事中外文艺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他们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探讨与思想交流。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徐放鸣教授首先致辞,对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本次会议表示感谢。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高建平致开幕词,随后宣读了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名誉会长钱中文的致辞。近30多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值得称道的成绩,其发展并不亚于国外文艺研究的发展,在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文艺理论思想、观念与问题上,发出了我们的声音,展现了我们独特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 一、中外文艺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张江教授就会议主题作主旨发言。他说,30多年来西方文艺理论对我国的文艺界影响巨大,一方面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西方文论本身也有走向“终结”的趋势,其面向文学实践的解释有效性也存在严重的问题,这表明西方文论自身有不可忽视的内在困难或困惑。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思考:背离文学话语、消解文学指针、以前置的立场和模式对文本与文学实践的解释根据何在?①我们的文艺理论工作者需要对这种强制阐释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与反思,才有可能重建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健康话语。他进而提出,要在吸纳进步因素的基础上,融合理论内部诸要素,建构出符合中国当代文艺实践的新范式、新理论。 王岳川教授在会议发言中指出,中国当代文论与美学研究要进行新的创新,这首先需要我们注重对名家大家思想的系统梳理,从而确立中国文化学术的自信心。他认为,思想的魅力、人格的魅力、艺术的修养对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来说是一种生命力,我们要十分珍惜,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作就是一位理论家穷其一生的思想的最佳说明,因此,我们的理论家要极虑专精,拿出自己最好的作品,才能推进中国当代文论与美学的发展。王岳川还出席了其主编的《中国当代美学家文论家评传》丛书发布与研讨会。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炎秋以党的领导人关于文艺问题的三篇重要讲话为研究对象,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认为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以“工农兵”为核心,阐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论述了创造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学艺术的问题,初步构建中国特色文艺理论及其话语体系。邓小平在《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通过对文艺为人民服务的重新强调,对创作自由的肯定与阐述,对文艺工作者的充分信任,丰富与发展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传统。习近平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对文艺批评的论述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构建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与其话语体系相关理论问题;从传统思想的继承与新的思想的提出两个方面,为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与其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具体的内容。 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王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文学进行了历史的回顾及未来走向的探讨。他认为,虽然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也关注世界文学现象,但他们往往仅局限于讨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观作出的贡献,却根本忽视了另外两大块:苏联和东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世界文学理论话语的建构以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姚文放认为,从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到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出现了文学理论趋从于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批评化的后现代倾向,突出了文学研究的实践性、功能性和当下性。这一变化造成了这两部《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重视程度的悬殊、解释模式的转变和阅读方法的差异,从而昭示了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之关系的后现代转折。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启超从“结构主义领航员”雅各布森的文论探索,“陌生化”学说的百年之旅两个个案,对跨文化跨学科的外国文论进行了剖析,认为当代外国文论是在跨学科的语境中发育起来的。当代文论的重要学者、学说、学派大多成长于语言学、哲学、符号学、美学、心理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的交流互动之中。当代外国文论是在跨文化的语境中展开其“理论旅行”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丁国旗认为,当下我国文论话语体系的确立与发展必须正确对待三种理论资源: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对中国文论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研究,是我国文论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努力使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社会实践、文艺实践紧密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和具体化,是我国文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本着“洋为中用”的方针,汲取西方文论的优秀成果,是我国文论保持活力的重要思路。实现三大文论资源与中国现实的四维立体融合,是当下我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的最终途径。 二、文学批评的实践与发展 理论与现实实践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文学理论发展中的一个根本问题。 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高楠对当前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各自隔离的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激烈的批评。他认为,批评要向理论寻求根据,这并不表示现在的理论能够为批评提供理论支持。因此,理论建构要向批评展开。而批评需要坚持四个原则:(1)要对批评对象进行对象性的融入,通过融入对象来进行批评。(2)要理解对象是什么,使得对象在批评之中获得所谓的风格特征、理解作者形成风格的东西。(3)在阅读中,我们会不断遇到不理解之处,这需要进一步的批评能够融入对象。(4)要有对象与批评共同把握的整体性。因为,理论与批评之间存在两个制约:看批评要有前在的规定性;而理论对于批评来说不是对立面,要从批评相关的理论来看理论。理论的性质离不开批评,因为,从理论与批评的相互关系看,从古希腊开始,理论就是从批评中来的;而且,理论要从批评中获得实体性、整体性;此外,从理论角度说,理论也不能封闭起来、自我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