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教育社会实验的演化及其价值回应

作 者:

作者简介:
逯行,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智能教育、教育智能技术治理(浙江 金华 321004);黄荣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教育战略规划、智能时代的教育治理(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推动了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如何系统化地认识与研究当下的教育改革,同时科学合理地设计教育实践的干预策略,是当下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本研究从历史学、社会学和教育学三个视角出发,通过探讨教育实践及其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从认识论的角度梳理了教育社会实验生成演化的四个阶段,包括教育实践理论启蒙与初步探索的“前认识阶段”、教育实验形成与规范化的“前研究阶段”、从教育实践社会化到教育实验社会化的“后实践阶段”,以及从关注教育实践到关注教育社会实验的“后研究阶段”。作为价值回应,“教育社会实验”在提升对教育改革的认识上起到了认识论的作用;“教育社会实验研究”在加深对当代教育改革认识的基础上,为实践干预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2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22)01-0042-13

      DOI:10.14138/j.1001-4519.2022.01.004213

      科技革命使得人类生活的空间逐渐由二元空间走向三元空间,推动社会发展置身于数字社会向智能社会转型的进程。社会转型期的系统性变革对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当前的转型期社会系统具有七大基本特征,强调真实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快节奏变化、颠覆性、长周期效应以及边界模糊,如教育系统边界的模糊和泛化,教育实践开始与社会巨系统深度嵌连。面对这一社会转型带来的教育改革,教育领域做出了一系列的回应,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并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以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意味着教育领域核心过程的技术化,尤其是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当代教育改革的作用力越来越大。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系统应当如何变革,这是当下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教育领域对“教育社会实验”的讨论逐渐深入并广泛起来,并且通过建立“智慧教育示范区”等国家层面的行动,积极推动理念转变为实践。社会转型期的教育改革规模大、范围广,与过去区域范围或学校范围的教育改革有本质的不同,变革不仅仅发生在学校内部,甚至不仅发生在体制内的教育系统,而是全社会所有教育实践者共同参与的大教育改革,包括但不限于终身学习、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等所有的教育形态。因此,本研究中所讨论的“教育社会实验”是指在社会转型期这一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智能技术的支持拓展了教育实验的样本范围和多模态数据来源,为教育实验的设计与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将传统班级和学校等相对封闭范围内的小样本教育实验,拓展到更大的社会化场景中。同时,突破了传统教育实验中的准实验研究范式,开始在真实的社会化情境中生产教育理论,纳入了更多维度的变量、克服小样本中的被试偏差以及情境效应,因而所获得的知识具有更高的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能够在更加全面的维度上、更加多元的场景中指导真实的教育改革实践。①本研究通过对教育社会实验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演化以及其所彰显的时代价值进行系统化剖析,以社会转型期教育实践的社会化转向作为切入点,一方面希望探索高科技推动下教育改革的基本观察单元,另一方面,旨在探索如何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教育社会实验作为方法论,推动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

      一、时代需求:对教育改革的系统化认识和计划性干预

      (一)技术融入教育亟需探索改革的发生机制

      人们往往容易高估技术对教育的短期影响,低估技术对教育改革的长期效应。在高科技的长期作用下,教育系统的变革往往表现出循环往复、多种形态相互转换的状态,表现为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多种状态共生。由于规模大、范围广,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中也往往是多个状态的叠加和转换。转型中的教育系统变革常见的五组类型状态包括:韧性与稳态、规模与个性、治理与自治、实践与实验、协同与特色。教育改革的动态进程就体现在这些不同状态之间的不断平衡过程中。从智能技术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提升教育实践的有效性、高效性与全效性。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提升教育改革的有效性、高效性和全效性。例如,教育大数据提升教育系统的运作效率,变革教育研究范式;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加强教育系统中参与主体的参与深度,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发展;互联网通过变革组织机制、管理模式、教与学方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来推动教育系统变革,提高多元主体的协作效率;区块链有助于促进教育系统的评价方式变革、推动资源开放共享、提升公平公正等教育治理机制的实现;虚拟现实在教育资源设计、呈现与供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变革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

      二是技术催动教育科学研究范式的循证转向。社会科学的研究开始转向高度依赖数据的定量社会学研究,并且已不再限于数据描述和浅表的关联分析,而是真正开始承担起解释和预测社会实质的学科使命,形成了社会数据计算、社会模拟、互联网社会实验等科学的研究思路。②教育科学可从社会计算中借鉴经验,如智能教育中基于教学过程感知的行为计算等基本计算问题。③教育改革中的计算驱动力带来了多个方面的转型,如比较教育研究范式向多层次与迭代方向的演进。④教育实践理论的生产方式经历了哲学思辨、经验总结、微观实验,开始迈向规模化的教育社会实验,基于循证的方式生产多层级的教育实践理论,从更多维度和层次上指导教育实践。但在当下主流的教育研究范式下,从整体教育改革实践的层面建构教育实践理论,可能存在多种阻力,如多基于截面数据,难以进行因果推断;多囿于个体层面,难以进行宏观检验;多忽视濡染机制,难以进行空间分析;多限于当代调查,难以进行大历史研究。陈云松等人从整体社会科学研究的计算转向提出,解决教育社会实验研究问题可以关注五个途径:培育实验思维、追踪时间差异、关注濡染机制、构建宏观测量和再建理论思维。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