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之人》(以下称《历史终结论》)与《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以下称《文明冲突论》)的出版在学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在两本名著出版近三十年后,对两位作者在书中阐述的思想从文化与制度关系的角度进行诠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历史终结论》的核心主张是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现代化必然导致政治制度西方化。当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成为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都采用的模式时,这种制度就成为人类历史发展在制度模式上的“终结”。福山这种人类历史最终将殊途同归的观点,遭到了德里达等强调历史走向多元性和相对性的后现代主义者的猛烈批判。“他(德里达)对福山的批驳火力凶猛,言辞激奋,奚落冷嘲,可为势不两立”。①《文明冲突论》的主题是,随着苏联的解体,在国际关系分析模式中,一战以来以东西方意识形态对峙的分析范式已经不适应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新形势,文明冲突分析范式能更好地阐述与描绘后冷战国际关系的新形势。对此,有学者指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实质上是冷战思维的国家冲突论与种族冲突论,在其所阐述的七大或八大文明中,“其中三个国家与文明高度重合,日本文明,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美国和俄罗斯分别占据了西方文明与东正教文明人口的三分之一与二分之一”。② 与福山对历史的走向看法相反,亨廷顿认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反而可能是一个非西方文明去西方化的过程。在论证过程中,亨廷顿采用了一种文化自然选择模式,认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非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的崛起以及西方国家经济实力相对减弱,导致非西方国家对其本土文化的自信增强,对自己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非西方国家因现代化而增强的经济实力,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上,对其政治制度以及文化与西方国家的差异意识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强的显性状态,对其与西方不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的自信越来越强,最终导致作为文化最大单位的文明成为国际关系冲突的源头。简而言之,与福山现代化导致西方化的论证相反,亨廷顿认为现代化导致去西方化,历史不但不会终结于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反而会走向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的冲突。福山与亨廷顿之所以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做出不同预测,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两人在认识论上对文化与制度的关系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二、从现代化走向西方化:历史的终结 福山的论证过程的第一步是论证历史必然走向现代化。对于历史发展必然走向现代化,福山从历史经验以及跨历史的人性论角度进行了论证。从历史的经验来考察,世界各国必然采用科学技术从而进行现代化建设,那些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的国家必然在国防上具有优势,这种优势必然迫使其他国家也采用科学技术进行国防现代化建设。其次,从跨历史的人性论的角度进行论证时,福山采用了英美传统古典自由主义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人是欲望与理性的结合体,欲望在理性的控制下,通过发展生产力以生产出更多满足人类欲望的产品的过程必然导致世界各国,无论其文化差异,逐步走向经济现代化。 在如何论证现代化必然导致西方化时,福山认为“渴望被人承认的欲望是连接现代化与西方化的关键一环”。福山借用科杰夫(Kejeve)对黑格尔历史发展理论的解读,认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并不是自然科学发展(即理性的发展),也不是各种不断扩张的欲望,而是一种非经济的力量,即努力被承认的渴望(the struggle for recognition)”。③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某种政治制度之所以在世界某个地方出现,是因为原有的制度中包含有一种内在矛盾,这种矛盾由于不能在原有的制度框架内解决,所以被新的、能够解决这种内在矛盾的制度所取代。因此,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如果福山认为历史的最终走向西方化,他必须证明这种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没有可以导致其垮台的内在矛盾。我们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一种制度有没有存在一种导致这种制度崩塌的矛盾呢?福山同样从历史发展经验以及跨历史的人性论的角度来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经验角度来看,福山认为:“如果人类社会经过数世纪的发展之后,都朝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这一社会组织形式演进或汇聚,如果不会再出现可以替代这一制度的可行替代方案,如果生活在这一制度中的人们没有对他们的生活表现出强烈的不满,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和终结性”。④同时,福山也承认,这种证明模式存在以下问题,即“这种制度表面上没有导致制度瓦解内在矛盾会不会是一种错觉?我们又如何能够知道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制度不会出现导致人类历史进一步演变的新矛盾”。⑤因此,必须采用一种跨历史的视角,从人性的基本内涵出发,来判断历史是否真的走向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即西方化。 在诠释论证过程中,福山对这种承认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第一个方面是人渴望别人平等地对待自己,要求别人不采用带有偏见的眼光看待自己,也就是人人平等(Isothymoia)。同时,不平等也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上的不平等,第二类是文化传统观念上的不平等。福山认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社会基本实现了人在法律上的平等。关于文化传统观念上的不平等,福山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原始的宗教上的平等逐渐渗透进入世俗社会,首先形成一种宗教的宽容观念,继而演变成一种以包容、平等为主导的多元文化观念。因此,福山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中渴望获得别人平等承认的欲望基本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第二方面,人们除了以上渴望平等的欲求之外,还有一种渴望别人承认自己比别人优秀的欲求(megelothymia)。福山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制度为人性中那种渴望比别人优秀的欲望,提供了实现的途径。首先,“民主政治过程为人们实现自己比别人优秀的欲求提供了途径”。⑥此外,许多渴望别人承认自己比他人更为优秀的人还能作为企业家在商场上证明自己,更多的人也能通过极限体育等手段来使这种欲望得到满足。至此,福山得出结论:历史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必然走向西方化,人类历史在制度上也就走向了“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