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14;J1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095-1760(2021)04-0033-16 文艺,广义上指文学和艺术,其中艺术又包括戏剧、音乐、美术、舞蹈、摄影等门类。鲁迅曾言:“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1]回望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教育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艺体系的过程中,1938年诞生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及其后的发展源流具有独特的地位,鲁艺及相关后续学校培养造就了大批艺术家,奠定了新中国文艺的基石,其开创的延安文艺精神也成为新时代中国文艺鲜亮的底色。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鲁艺及其源流的文艺教育开展了一定研究。如白玮的《“鲁艺”与中国大学精神塑造》[2],彭民权、庞海音的《“延安时期”高校对文艺教育正规化模式的探索及反思》[3],闵靖阳的《延安鲁艺美术部在东北的演化与传承(1945-1953)》[4],郭淑兰的《建党百年艺术教育发展历程(上)》[5]等都梳理、总结了鲁艺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深远影响。从已有研究来看,学者对鲁艺发展源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38-1945年在延安办学的鲁迅艺术学院、鲁迅艺术文学院和延安大学鲁迅文艺学院,以及1945年后前往东北的鲁艺师生。但是,除前述外,鲁艺的后续发展还存在另一条路径:1939年,大部分鲁艺师生并入华北联合大学开赴晋察冀边区办学,历经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最终进入北平,成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以及一大批高水平文艺院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路径同样培养造就了大批革命文艺骨干,探索了敌后开展文艺教育的特殊模式,深刻地影响了新中国文艺教育和实践,同样值得开展深入研究。 一、从两条路径建构早期党办文艺教育的历史谱系 1937年,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毛泽东高度重视革命文艺工作,他曾指出,“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一支是鲁总司令的”,文化的军队“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6]。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革命文艺人才,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诞生。 1938年2月,由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七人联合发出《创立缘起》,提出“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在目前也是不容稍缓的工作”,“并且以已故的中国最大的文豪鲁迅先生为名”[7]命名这所学校。中央任命沙可夫为鲁艺主持工作的副院长(院长空缺),由沙可夫、周扬、李伯钊、吕骥、张庚组成院务委员会。 1939年春,日寇增兵华北,妄图进攻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党中央做出决策,将延安的学校推进到华北敌后办学。1939年7月,大部分鲁艺师生在沙可夫带领下与陕北公学等校师生一道组成华北联合大学,开赴晋察冀边区办学,鲁艺在延安停办;4个月后,少部分留在延安的鲁艺师生于桥儿沟复办鲁迅艺术学院。以华北联合大学成立为界,之前应为前期鲁艺,之后复办的鲁艺应为后期鲁艺。 从前期鲁艺停办到新中国成立,党领导的文艺教育经历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可以称之为“延安路径”,主要由后期鲁艺师生坚持在延安继续办学,抗战胜利后经张家口北上东北,后形成大批东北地区文艺机构;第二条路径为“华北路径”,由华北联合大学师生于晋察冀辗转办学,后组建华北大学并进入北平(北京),形成大批全国性和首都地区的文艺机构(见图1)。 路径一:延安路径 留在延安的少部分师生于1939年11月复办鲁迅艺术学院,吴玉章担任院长,日常工作由副院长周扬主持。1939-1942年初,学校坚持逐步实现办学的正规化、专门化,完善学制,规范课程,经历了“关门提高”的阶段,但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其间,1940年5月,毛泽东为学校题写了“鲁迅艺术文学院”的新校名(仍简称鲁艺)。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学校的办学方针发生重大转变,师生努力深入生活,与工农群众结合,从“关门”的“小鲁艺”走向“开门”的“大鲁艺”,完成了深刻的嬗变。1943年4月,鲁艺并入延安大学,成为其下鲁迅文艺学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鲁艺部分师生前往张家口(部分并入华北联合大学),后奔赴东北办学,开展文艺实践,组建长春电影制片厂、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单位,并最终将鲁艺的人才和精神推向全国。
图1 中国共产党早期文艺教育主要发展源流示意图 注:在上述学校办学各阶段,均办有多种形式的文工团。 路径二:华北路径 1939年,前期鲁艺大部分师生并入华北联合大学,组成文艺部和文工团,开赴晋察冀办学,在河北阜平、平山等地边游击,边教学,边开展文艺活动。1940年,成立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1942-1945年,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日子里,艺术教学活动中止,师生充实到革命斗争的一线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在张家口复办,中央派出华北文艺工作团从延安前往张家口,加入华北联合大学;后又派出延安鲁艺大部分师生奔赴东北,因国民党反动派封锁,受阻于张家口,临时并入华北联合大学。次年,部分鲁艺师生启程奔赴东北,部分师生仍留在华北联合大学。1948年,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两校文艺力量合并组成华北大学三部,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大批高水平艺术院校、院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