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文艺思想的三次高峰及其经典文本

作 者:

作者简介:
傅其林,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教学名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担任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副会长,中华美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委会、审美文化专委会副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四川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励。出版《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问题》《宏大叙事批判与多元美学建构》《审美意识形态的人类学阐释论》《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等学术著作;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和European Review,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Thesis Eleven 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原文出处:
求索

内容提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文艺理论方面的创造性探索成果,为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从毛泽东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邓小平1979年的《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习近平2014年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三个经典文本出发,分析其历史语境、目标定位、核心话语、风格特征与实践影响力,可以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文艺思想的历史进程与辉煌成就。这三个文本彰显出历史的演进性与阶段性,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三次高峰,对中国文艺理论、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产生了规范性指导作用。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22 年 03 期

字号: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成绩,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凝聚的文艺思想,展示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文艺理论方面的创造性探索,为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丰富多彩,涉及文艺本质观、文艺创作方法论、文艺作品、文艺接受、文艺生产、文艺政策等诸多理论命题,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影响力。本文拟从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延安讲话”)、1979年邓小平的《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简称“祝词”)、2014年习近平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三个经典文本的细读出发,分析其历史语境、目标定位、核心话语、风格特征与实践影响力,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文艺思想史上的三次高峰及其辉煌成就,考察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继承与创新的历史逻辑。

       一、中国共产党人文艺思想的奠基

       1942年5月毛泽东所作的“延安讲话”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文艺思想的奠基文本。它是中国共产党在传承创新五四新文化、文学革命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本,是对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等中国共产党人文艺思想的历史性总结与进一步发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文艺思想的探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建设起着规范性的制度功能,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时期以前最重要的文艺理论文献,成为百年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延安讲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在文艺方面最集中的历史性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奠基之作,在国内外影响深远,至今仍然闪耀着理论思想的光芒。

       此文本作为革命文艺话语的奠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诞生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的21年即1942年。在建党的21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以革命的武装反抗反革命的武装,既遭受了历史的挫折,也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绩。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思想、战略方针、文化思想面对着封建落后愚昧观念、资本主义文艺观的涌入、国人热衷欧化西化的文化语境,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革命勇气与科学精神,不断完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与文艺思想。“延安讲话”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21年来的集大成。同时,它也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件,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关键时期统一全党思想文化、凝聚革命共识、批判党内错误文艺思想观念的文本。

       如果把此文本作为一个符号能指,那么其所指则是革命,是战斗。革命与战斗不是语言能指的话语游戏,而是与能指合而为一。语言本身则是革命的武器,是冲锋陷阵的工具。因此,“延安讲话”直接关切革命工作。毛泽东明确提出:“今天邀集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①文艺座谈会的目的就是打击敌人,实现民族解放。这里的敌人不仅指日本侵略者,也指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是战场上的手持武器的敌人,而且是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文艺观念等方面的敌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民族解放的斗争,这种斗争涉及文武两个战线即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文化战线”意味着文化战斗、文化斗争,从文化上摧毁敌人,取得革命的胜利。五四以来革命文化战线以文学革命的力量在打击封建文化、买办文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胜利。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目的在文艺方面的表现是确定文艺与革命的内在有机的联系,实现文艺与革命的深度结合,以有效地打击敌人,取得革命的解放胜利。毛泽东认为:“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②这表明,文艺的直接指向是生死攸关、存与亡的革命战斗。这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革命和文化革命,文艺成为列宁意义上的革命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如此理解,毛泽东所言的文艺工作者的立场、态度、对象、学习等问题皆为革命的组成部分。

       立足于文艺革命战线的目标定位,“延安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文艺理论观点。一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反映论,认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从而确立了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实践本体论,同时文艺作品的真理具有典型和普遍的意义,是生活的加工改造,具有普遍的真理性,因而比生活更真实生动。革命文艺是革命的真实反映。因此文艺的本质不是从书本的定义来加以抽象地限定的,而是基于社会事实从革命与生活中进行思考的,是从文艺工作的实践中提出来的。二是解决问题中的中心问题即为群众的问题及如何为群众的问题,简而言之也就是文艺与群众的问题。毛泽东聚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键枢纽,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审视群众问题的重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革命实践意义。从马克思主义角度看,共产党文艺思想具有不同于封建文艺和资产阶级文艺的鲜明特色,是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表现并满足他们的审美趣味,它不是贵族们的闲情雅致,也不是个人主义的孤芳自赏,而是为超越等级界限的工人、农民、士兵、小资产阶级等群体而创作的文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③这个群体与敌人势不两立。因此,从革命的意义上看,关键问题是凝聚民心,形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以有效地打击敌人,争取民族解放。以此审视文艺理论,群众问题则是文艺理论的新观点,突出了群众的对象性,这是文艺的接受对象或者读者群体问题。从世界角度看,这较早地提出了接受美学的命题,与伽达默尔、姚斯、伊瑟尔的接受美学不同,“延安讲话”不仅关注文学活动本身的领域,而且注重在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中构建起文艺与革命群众的密切关系。文学接受既是人民大众的接受,又是同心同德地构建起革命统一战线与现实的集体力量。三是作为文艺界主要斗争方法之一的文艺批评的标准的提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文艺批评观。标准是文艺判断的重要尺度,对文艺作品的价值的判断立足于价值标准之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艺批评的标准无疑是革命标准的体现,是革命的目的使命的体现,因而政治标准具有首要的意义,是第一标准。文艺服从或者从属于政治,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所决定的。但是“延安讲话”并没有忽视艺术,没有忽视文艺创作的艺术加工与典型化处理,因而没有忽视审美价值,在革命政治话语中体现出革命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