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满意度与民众政治认同:威权服从人格的调节作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叶杰,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当代浙江研究中心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政治认同,政策评估。310018;李宗开,通讯作者,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认同,民粹主义。杭州 310024

原文出处: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内容提要:

政治认同是现代国家必须积极面对、认真研究和审慎处理的课题。本文探索公共服务满意度对政治认同的影响机制,构建了包括威权服从人格在内的调节效应模型,并以“亚洲晴雨表”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第一,公共服务满意度对政治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威权服从人格对公共服务满意度存在替代效应;第三,公共服务满意度对政治认同的影响机制具有群体异质性。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21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43(2021)04-0055-011

       一、问题的提出

       政治认同是现代国家必须积极面对、认真研究和审慎处理的课题。“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古老的政治命题和“人存政兴,人亡政息”的历史经验,都深刻阐释了政治认同的巨大的现实意义。从现实来看,从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到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再到苏丹、叙利亚等转型国家,无不因为不能有效解决政治认同问题而引发了政局动荡,甚至政权更迭。

       一般来说,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对一定政治体系的一致性、同向性和肯定性的政治情感、政治倾向以及相应的政治支持行为①,是一种社会关系或拟人化的社会关系,是以民众需求为逻辑起点,以民众需求的满足程度为核心,并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对政治体系的主观认知和判断。因此,政治认同水平必然随着民众需求、政治效能及其匹配程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综合现有研究来看,政治认同影响机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研究路径:

       1.理性选择路径。该路径认为,政治认同依赖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绩效越高,民众的政治认同度越高,反之亦然。穆勒②、李连江③等人的研究表明,民众对执政当局,政治制度和政治系统的认同是一个连续体,对当局执政绩效的评价是政治认同的基础。这就意味着,政治认同是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交换行为,本质上属于一种社会交换:政府越能满足民众需求,民众越会给予政府和政治体系以支持和认同。比如,Offer④、Torcal⑤、胡荣⑥等人的研究显示,民众对政治绩效、经济绩效越认可,他们的政治信任水平也越高。Katherine Verdery还发现,东欧剧变后,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省中财产归还与政治认同具有紧密关系。⑦

       2.文化和心理路径。该路径力图从本国历史传统和文化宗教等方面去解释民众政治认同的影响机制。的研究显示,欧共体的政治认同受到由昔日忠诚和传统带来的公民政治美德的影响⑧,ANDREAS F等人进一步认为,欧共体政治认同还受到人权准则的重要影响。⑨杨丽的研究发现,泰国华人政治认同的转变是与泰国社会的文化传统、族群认同、宗教信仰等因素密切相关。⑩Guiso、阮荣平等人的研究显示,宗教信仰差异对民众政治认同具有重要影响。(11)(12)高学德、李瑞君和SHI等人发现,传统价值观、公民文化和其他文化变量显著影响着民众政治认同水平。(13)(14)(15)因此,有学者认为,从文化和心理的角度出发,可以利用政治仪式(16)(17)来调动情感、强化记忆、规范行为、塑造习惯,进而将对现有权力关系的遵从提升到心理上的政治认同的高度。(18)

       3.社会资本路径。该路径认为,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民众参与有助于提升民众的政治认同。在微观层面上,Miranda Yates等人利用参加为期一年的“服务学习计划”的美国黑人城市青少年案例发现,在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中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于青少年政治认同具有深刻影响(19);Florian Stoeckel则利用38个德国大学的1500名大学生为样本的研究发现,社会互动对政治认同产生了显著影响(20),邵春霞等人也证实社会参与对网民政治认同的重要影响(21);Brehm等人则发现,人际信任对提升政府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2)在宏观层面,针对意大利地方政府,帕特南发现,社会资本是促进当地政府有效治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3),而刘米娜等人针对中国的研究则显示,地区社会资本不能对地方政府信任产生显著影响。(24)这些路径和因素在大数据条件作用下,会重构人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和互动方式,进而为政治认同的建构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25)

       4.政治传播路径。该路径关注政治传播和媒体介质对政治认同的影响。史天健认为,后天安门时期,中国政府力图通过大众媒体提高民众政治认同的做法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6),但李丹峰对村/居委会投票行为的研究则发现,大众媒体还是具有政治动员效果的(27);Neil通过数据建模分析指出,英国电视中关于欧洲经济的新闻报道对英国人之于欧洲共同体的政治认同具有显著影响。(28)新近的一项实证调研显示,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且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29)实际上,媒体抑郁论(30)(31)、良性循环论(32)和媒体中性论(33)等不同流派虽然对媒体之于政治认同的效果做出了不同认知和判断,但它们的逻辑起点和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大众传媒对民众的政治态度与政治倾向具有深刻影响。(34)

       本文选择的是理性选择的研究路径。与Offer、Torcal、胡荣等人的政治绩效、经济绩效研究角度不同,本文选取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视角,探究其对政治认同的影响能力和影响机制,力图深化政治认同形成机制的理性选择研究路径。进而,本文还引入威权服从人格作为情境因素,探究不同情境条件下,公共服务满意度对政治认同的影响能力,实际上是综合了理性选择和文化心理两种研究路径。因此,相对于现有研究来说,本文进一步促进了政治认同形成机制的单一研究路径向综合研究路径的转变,更具体地说,本研究有效实现了从关注变量对政治认同的净效应和直接效应,到关注不同变量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政治认同的综合效应的转变,进而深化了政治认同影响机制的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