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21)02-0130-0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历史学界出现了以跨国史(transnational history)为名的学术研究新动向。国际教育史学界对此表现出高度兴趣,并在教育思想和制度的传播史、留学生史、殖民地教育史、教科书史等多个主题领域产生了众多教育跨国史研究成果。但跨国史作为一种尚在发展中的学术思潮,需要我们在其学术史脉络和研究前沿发展的对立统一中,对其内涵和外延、概念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等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辨析、吸收确立和反思批判,这样我们才能积极参与到这一学术思潮发展的过程中。②因此,本文基于前沿研究,将跨国史置于“国别史(national history)—国际史(international history)—跨国史”(transnational history)的学术史发展脉络中,结合教育史的例证,试图初步廓清跨国史研究的特征及其对于教育史书写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跨国史研究的两种具体类型:文化转移(cultural transfer)和纠缠史(histoire croisée),并分别从方法、主题和案例的角度,分析批判它们对教育的跨国和跨文化现象理解和研究的新视野。 一、从教育国别史到教育跨国史 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等人指出:“自19世纪以来,社会科学一向都是围绕着国家这个中轴运转的。”③这种以国家为中心的历史书写被称为国别史。国别史假定了一个独立的、内部相对一致的政治空间,并描述和分析其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关注国家内部的各种力量对这些事件的形塑和发展产生的影响。④教育被看作是由国家权力强力塑造的文化现象,因而这一时期出现的最初的教育史,均从国别史的角度切入。如鲁赫科普夫(Friedrich Ernst Ruhkopf)1794年撰写的《德意志的教育和学校历史》将当时仅具有地理意味的“德意志”(Deutschland)视为具有内部统一性的政治实体和教育分析的整体单位。⑤弗里茨(Théodore Fritz)于1843年出版的《教育普遍史》,则在对比几个国家的教育现状之后,作出了“在我们这个时代为改善大众教育状况做出了最值得称赞的努力的国家中,法国值得跻身最杰出的行列”的自豪判断。⑥尤其当教育史的知识与科目在师范教育中被制度化之后,各种国别教育史层出不穷。各国教育部门为了宣传和培养教师组织编写了官方教育史,将国家视为教育的推动者和监管者⑦;而各类教育史教科书也不断强化以国家为单位的历史划分。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国别史成为教育史的主导性范式。⑧ 国际史则建立在国别史的基础上,将研究的范围扩展到主权国家间的各类关系之上,与国别史一样,国际史强调国家作为分析单位的内部同质性和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独立性,并注重国家力量(政府、官员、官方组织)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⑨在教育史研究中,国际史的视角倾向于从单向传播的角度考察教育思想制度的国际间交流,往往将研究范围限定在本国之外其他国家的教育历史上,而忽略这一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复杂关系网络及其纠缠互动。⑩如考察德法两国之间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关系史,传统的国际史研究者会首先预设两国存在着独立的大学体制,通过构造共通或普适的比较范畴(如大学经费、学校自主性、国际声誉等)并列比较,发现两个高教制度之间的差异,甚至得出某国“先进”,某国“落后”的结论。(11) 无论是国别史还是国际史,实际上都将国家视为固定和内部同质的参照系,而这一预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了跨国史(12)研究的质疑。(13)“跨国”一词由前缀"trans"和词干"nation"构成;其中"trans"的含义有二:(1)跨越(cross)、通过(through),(2)超越、超出(beyond);而"nation"指的是国家或民族。"trans"的第一个义项呈现出跨国史对各种跨越边界“动态”过程的关注,如知识、资本、制度的跨国移动;第二个义项则关注各种非国家或超国家的因素对历史的塑造。值得注意的是,在支持跨国史研究的学者中存在着对于国家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分歧。其中,一些学者并没有在研究中根本地否认国家,他们对各种跨界现象的强调,实则意在利用域外因素更完整地理解某一国家历史。(14)而另一些学者则试图脱离国家对历史撰写的限制,从超越国家的维度审视历史。(15)在分析的单位上,他们可能用文明、宗教、种族或跨国组织代替国家(16);在分析的现象上,他们会关注一些全球性议题,如环境保护、疾病预防、儿童权利和女性权利等(17);在解释机制上,他们采用世界体系(World Systems)、世界文化(World Culture)、世界社会(World Society)等理论来理解超国家现象的发生。 近年来,国际教育史学界对“跨国史”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学者们在“文化转移”(cultural transfer)、“纠缠史”(histoire croisée)、“关联史”(connected history)、“共享史”(shared history)等各种理论取向下从事着跨国教育史研究。在这些相互交织、各有侧重的取向中,“文化转移”因具有相对完整而清晰的理论和方法(18),而有助于从社会史和文化史角度为考察教育观念、制度的跨国传播和转化提供方法论指导;而“纠缠史”则从史学理论的角度为教育跨国史中的预设提供了反思性建议。(19)故此,下文将对这两种跨国史的具体类型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的研究主题和案例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