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应然图景

作 者:
赵英 

作者简介:
赵英,教育学博士,山西师范大学山西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 临汾 041004

原文出处:
教师教育学报

内容提要:

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适应我国教师教育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要求,是加快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夯实教育强国建设之基的基础工程。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其基本图景应体现“高质量开放、制度化协同、实质性联动”三个特征。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开放”,需要建立基于相应标准的办学资格认证开放体系、基于专业教育的教师资格认证开放体系、基于生源质量的教师学历教育开放体系、基于学科发展的教师教育专业开放体系;推动实现制度化协同,需要建立师范专业招生“研判”制度、中小学(幼儿园)参与师范生培养的法定义务和绩效制度,完善教师编制政策,制定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准;推动实现实质性联动,需要建立“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教师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建立基于“US模式”的教师教育者常态化交流制度,启动实施“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健全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应该把握并遵循公共属性、政治属性、道德属性、多样化属性这四个基本属性及原则。公共属性凸显教师教育的社会责任,政治属性内含教师教育的本质要求,道德属性彰显教师教育的专业伦理,多样化属性则反映着教师教育的灵活特征,这四个属性统一并渗透于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全部过程、各个环节和基本要素。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1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29(2021)03-0040-08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1]。这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出台和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从国家层面强调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而作出的又一项重大部署。那么,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时代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其应然特征是什么,其基本属性体现在哪些维度,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价值之维: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重大意义

       价值,即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作用。教师教育作为促进教师职前、入职、职后专业发展的教育,是培养教师的事业,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和动力源泉。建立健全高质量、有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建强做优”教师教育,既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现实要求,也是适应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要的客观要求,更是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夯实教育强国建设之基的时代要求。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健全教师教育体系是适应我国教师教育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和折射到教师教育领域,集中体现为人民对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需求与教师教育现实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不平衡”是就教师教育发展的数量和层级而言的。“不充分”则是就教师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言的。解决教师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健全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主要聚焦点。

       教师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教师教育的供需结构不平衡,教师供求状况已经进入“结构性过剩阶段”。相关数据显示,2006-2015年,我国每年的师范毕业生平均数为70.16万人,只有27.89%的师范毕业生能进入中小学教师岗位,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2]。这种供需结构的不平衡也深刻反映了师范类专业结构、师范生招生结构的不平衡,即中学教师教育专业和小学教师教育专业供大于求,而学前教师教育、特殊教师教育、职业教师教育的发展则相对滞后。在中学教师教育专业中,还存在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再比如,教师教育院校布局出现不平衡,东中西部、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布局上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作为教师教育学术支撑的教育学科硕士博士学位点布局也不平衡,一些省的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专业博士点仍为空白,不足以有效支撑高质量的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表现为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体现在师范生生源质量、培养层次规格、课程教学模式、学科专业建设以及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就教师教育供给现状而言,还存在一流大学参与度不高、低端供给大面积存在等问题。社会对高规格高层次教师的急迫需求与大规模专科及以下学历层级教师供给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当前纳入“四级三轨”教师教育体系的3000多所举办学校中,就有2000多所是中等职业学校、中等师范学校、高等专科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3]。这些学校由于教师教育学科支撑性不强、教师教育课程供给质量不高、教师教育者标准及专业机制缺失,不能很好地适应卓越教师的专业培养需求。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部分地方院校的师范生招生规模甚至处于非理性状态,生师比例居高不下,理论课程的大班教学、教育实习的“放羊”现象还较为普遍,无法满足师范生接受高质量教师教育的现实要求。

       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日益增长的需要,是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也是健全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

       (二)健全教师教育体系是加快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现代化不仅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指标,而且还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迈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现代化必须聚焦新的问题,体现新时代特征。教师教育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构建高质量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的前提和必然要求,也是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加强对困难群体精准帮扶的基本要求。

       面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适应,教师教育体系的支撑作用还不够有力、不够精准,教师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建设还任重道远。比如,学前教师教育体系整体层级较低,导致大部分学前教师教育仍处于中职水平,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客观上存在短板,与教育现代化的需求明显不相匹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近年来虽有很大进展,但仍存在制度空白点,教师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机制还未建立,师范生招生、区域教师需求以及教师培养培训等各环节、各要素的关键信息隔阂仍未实质性打破,教师质量问责机制还未系统建立,不足以保障教育现代化对高质量教师的需求。此外,教师教育学科专业体系还不健全,区县教师教育体系亟待完善,“互联网+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些问题说到底都是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既是我们推进教师教育体系现代化建设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我们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