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随着当代教育现象学代表学者范梅南教授(van.Manen,M.)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The Tact of Teaching:The Meaning of Pedagogical Thoughtfulness)》《生活体验研究(Researching Lived Experience)》以及《儿童的秘密(Childhood's Secrets)》等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后,我国教育学界掀起了一股研究教育现象学的热潮。目前,在中国知网以“教育现象学”或者“现象学教育学”为主题或关键词搜索到的文章有800篇,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中涉及教育现象学内涵和方法的有20多篇。然而,其中不乏有一些对教育现象学的误解和偏见。笔者自20世纪90年代师从范梅南教授,并长期在他身边学习与工作,因此,本文旨在以笔者对教育现象学的理解,回应广大读者和现有文献对教育现象学的一些疑问,即何为教育现象学,教育现象学能或者不能做什么,如何进行教育现象学的研究。 一、教育现象学之内涵与哲学基础 (一)教育现象学:人文视域中的教育学 现象学是近代和现代西方社会非常流行的一门哲学,其对教育学、心理学、护理学、健康科学等在内的众多人文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最早把现象学哲学引入教育领域的是德国海德堡大学校长克里克(Krieck,E.,1882-1947年)。“由于克里克借用胡塞尔(Husserl,E.)的现象学的本质分析方法来探讨教育科学,故梅塞尔(Messer,A.)曾将其教育学称为现象的教育学(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教育]现象的科学)。”[1]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教育现象学在荷兰得到真正发展,以荷兰乌特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为代表开始将现象学的探究方式用于教育、卫生、健康、护理和社工等人文学科领域,如兰格威尔德(Langeveld,M.J.,1905-1989年)等创立并发展了教育现象学(荷兰语为"fenomenologische pedagogiek")。1962年,范梅南教授由荷兰来到加拿大。20世纪70年代,现象学和人文学科领域结合的研究在北美开始流行。1980年,范梅南教授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AERA)上首次以"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为题向大会作了学术报告,随后于1982年在北美课程研究最负盛名的期刊"Curriculum Inquiry"上再次以"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为标题对他的教育现象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阐述。①教育现象学自此在北美引起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1983年,范梅南教授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教育学院创办了《现象学与教育学(Phenomenology+Pedagogy)》学术期刊并担任主编。该期刊发表了许多世界知名教育学者和现象学实践学者的作品。2007年,《现象学与教育学》更名为《现象学与实践(Phenomenology & Practice)》,转为线上学术刊物,范梅南教授担任名誉主编,继续发表权威的、高质量的,包括教育现象学在内的实践现象学方面的研究成果。②毫无疑问,范梅南教授对教育现象学在北美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开拓性作用。 在中国,对于“现象学”与“教育学”的结合所形成的研究领域"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的英文主要有两种翻译方法,其一是直译为“现象学教育学”,其二是意译为“教育现象学”。笔者早期发表的部分中文文章中曾同时使用这两种翻译方法,但现在,愈发倾向于使用第二种,即教育现象之学问(The Inquiry of Pedagogical Phenomena)。之所以不再使用第一种直接翻译法,是因为"phenomenological"这个英文词有两种含义,一是“现象的”,二是“现象学的”。笔者担心这会带来一些误解。现在学术界的一种趋势,误以为"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是以现象学哲学和方法所建构的一套教育理论,愈发将其理论化和抽象化。虽然教育现象学在与现象学的对话中汲取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资源,但综观范梅南教授发表的有关教育现象学的文章和著作,其从未将现象学视为研究的理论框架。换言之,教育现象学与现象学的关系在于,教育现象学从现象学哲学和方法中获得灵感,直面教育生活世界本身,去探寻“教育现象”(教育生活体验)的本质与意义。但同时,教育现象学的研究不受现象学理论框架的束缚,不追求纯粹的现象学哲学思辨。教育现象学宣称,人们必须从教育现象本身出发,而不从某些哲学或理论概念,或先入为主的教育观念出发。[2] 事实上,依据笔者长期在范梅南教授身边学习和工作的理解,以及和他的多次学术对话与交流,可以确定的是,范梅南教授所指的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探究教育现象的教育学问。这里的“学问”,他特别强调是英文"inquiry",意指我们需要通过实践,去追踪教育生活的日常体验,并不断地质疑和追问:这样的体验是什么样的?我该如何与之相处才是最适切的?研究人文视域中的“教育现象”的方法被称作"Phenomenological Inquiry"(对教育现象的探究)。这里不用"method"而用"inquiry",也是要充分体现人文科学的研究不是技术化地去解决问题,而是从前反思、前理论的角度出发,去关注、追问具体教育生活情境中独特的人的体验,以理解其体验的本质及意义,并透过本质和意义作出深度的教育学反思,从而发展教育智慧。 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探究教育生活现象及其体验的学问。它属于教育学的一个流派,是教育学的一个独特的人文视域。[3]在学科立场上,教育现象学所属的学科范畴是教育学而非哲学。明确自身所属的学科立场,是我们谈教育现象学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