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21)03-0092-12 坚持立德树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①,切实增强校长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②,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动力和基础。但是,当前的中国教育却存在着一种不和谐的现象:有时候似乎存在讨好学生,讨好家长,讨好社会大众,乃至讨好媒体舆论之感,这对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危害日甚一日。这种不和谐的教育现象,可称之为“乡愿式教育”。它既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学校激发活力必须直面和破解的根本性难题。乡愿式教育本质上是教育立场丧失的表现,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又有害于新时代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可以说贻害无穷。 那么,乡愿式教育是什么?它具有哪些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具有哪些危害?如何才能超越它而恢复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和力量? 一、乡愿式教育的显现:一种背离立德树人教育本质的教育样态 什么是乡愿式教育?首先要从乡愿说起。对儒家传统而言,乡愿是一种道德的败坏、人性的偏离。《论语·阳货》载:“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对此,孟子的解释是:“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③也”,“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④。在孔孟先师眼中,乡愿之人看似忠信廉洁,实则与尧舜之道背道而驰,是道德上的贼人。孔孟先人向世人指出了乡愿具有谄媚的特点,即无原则地讨好、无是非地迎合。这对于今时今日的教育来说,仍是一种恰逢其时的警醒。 近些年,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乡愿式教育已愈发显现并浊化着整个教育的风气与价值立场。本文将“乡愿式教育”定义为:在社会大发展、物质日益丰裕、教育水平整体提升的背景下,中国教育中所发生的背离立德树人本质的一种教育现象,该教育样态以“学生中心”立场、“快乐至上”态度、“解放个性”目标和“教育服务”方式为主要特征,并营造出一种学生、家长、社会大众等“众皆悦之”的美好幻象。乡愿式教育以“现代教育”为噱头,实则是放弃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和育人成才的价值立场。在实践中,乡愿式教育无视对学生的必要管理和约束,不再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化的涵养。 (一)“学生中心”立场 “学生中心”这一提法对东西方而言都不新奇。在众多论述中,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ogers)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思想是其中的代表。罗杰斯通过多年的临床心理学研究,提出来访者中心疗法,主张以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来创设能激发来访者自身潜能的氛围,并将此经验应用到了教育领域,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和控制者、独裁者,而是学习的促进者,环境、学习结构与资源的提供者,学生与教师是合作关系,共同承担领导责任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注重有序的自由、学生的自律与教师的真诚。这种学生中心思想在我国教育改革开放与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热潮中得到了落地,成为推动新世纪中国教育面貌革新的重要因素。 在新的时代背景与中国语境下,一方面,“学生中心”思想发展出了新的意蕴,但与此同时,也在逐渐被泛化、被滥用。在独生子女政策下,少子化的“小家庭”成为一种主导的家庭模式。独生子女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包括祖父母在内的整个家庭的更多的关注,未成年学子的需求和发展往往成了家庭几代人活动的出发点和中心。此外,21世纪以来,东西方教育思想的交汇与碰撞加速,在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甚至移植所谓先进教育思想、经验的过程中,传统教育里旧的、不合时宜的部分被称为“应试教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质疑。于是,“学生中心”成为改变以考试为导向、师生地位不平等、学生的声音被淹没等旧教育的“一味良药”,并启发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跌落”,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呼声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学生的地位大大升高。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问责为主要特征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教育领域也逐渐施展其影响。新自由主义通过生成或借助“国际竞争力”“人力资本”等流行话语,在教育全球化、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逐渐将教育从作为一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转向以问责、效率为关键词的商品模式⑥。在此背景下,学生中心仍得到了社会的青睐、并发展出新的时代意蕴:在走向市场逻辑的教育环境下,学生被视为教育产品的购买者——顾客,学生中心即顾客中心。相应地,教师的身份由课堂的“主导者”让位于学生的“服务者”,教师被鼓励成为课程超市的专业供货商、不断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⑦。由此,教育过程逐渐被视为经济式的交涉,教育者要满足作为消费者学生的需求,利用趣味化以投消费者所好⑧。乡愿式教育秉持“学生中心”立场,但其坚持的“学生中心”是在时代演进与实践推进中逐渐偏离正轨而被泛化、异化的“学生中心”。在这种立场中,学生虽然摆脱了被控制的服从者的地位,却以消费者的身份被置于了一个绝对中心的位置;教师虽然摘下了无所不知的专家的面具,却戴上了服务者的职业面具。教师作为服务人员以作为顾客的学生的需求和要求为一切行为的至高标准。在这种教育立场下,将教师与学生联系在一起的更多是效率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