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信仰与理论思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星(1958- ),男,汉,江苏灌南人,文学硕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第六届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重点教学试验示范中心“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影视教育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教美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影视艺术理论,文艺理论,文化研究;曹岩(1983- ),女,汉,陕西西安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主任记者,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影视艺术理论,文艺理论,文化研究(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艺术百家

内容提要:

艺术学理论学科正式升门已有十年,一直在不断争议之中努力坚持和捍卫自己的学科地位,试图更好地实现在艺术门类之中带动、促进艺术一大门类之全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新文科建设的召唤给予了艺术学理论学科拓展和坚实确立自身地位的极大动力。当前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艺术学理论必须高瞻远瞩,并且坚守自己的学科领域、继而强化自身在艺术学学科中最核心的学术价值,这其实也是艺术审美精神价值的倡导。尤其是对审美信仰的强化,在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中,已经变得尤为必要、刻不容缓。重新总结并且构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学理论学科自身所具有的构架、方略,以及对于艺术学学科自身对外濡染、对内接受两者之间所必须的理论解说和逻辑的设置,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中重要的时代命题。这一问题的妥善处理和学术体系完善壮大,最终将会使艺术学理论学科扎实地站立于整个艺术学学科之中,这当然也包括了技能技巧领域,并由此建立起艺术学各门类学科建设发展之间稳妥而富有张力的相互关系。


期刊代号:J0
分类名称:艺术学理论
复印期号:2021 年 02 期

字号:

      文章编号:1003-9104(2020)04-0042-08

      中图分类号:JO 文献标识码:A

      新文科建设是国家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新举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认为:“我们一定要让新文科这个翅膀硬起来,中国高等教育才能飞得平衡、飞得高。”[1]从学科建设的新拓展的角度来看,新文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新概念,更是一种新理念”;“不仅仅是对传统文科的外部改革,更是一种文科内部的自我革新”[2]。新文科建设为艺术学理论带来的氛围和背景,主要在于观念的拓展,即新文科注重于对旧有的学科在理论观念上进行促发,新文科建设要相互借鉴学习,而广袤生动的社会生活更促发着学科建设的完善及其作用的发挥。无论是面对互联网和智能时代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扩充自己的领域,还是在创建学科新的增长点与改造旧有学科、丰富学科内涵上,新文科建设都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思辨。

      一、艺术学理论处境与应当发挥的价值

      在张法教授看来,70年来中国艺术观念的演进主要体现为,“以自己独特方式和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艺术学,”这一学科体系的形成攀上无限风光的顶峰,“当然也内蕴着一系列的困惑”[3]125。由此延伸开去,在很长的时间中,艺术学理论基于相对封闭的艺术学科之中,时常既不被各个领域的具体技能性艺术学特别看重,同时自身的理论建树和理论的引导力,也难以影响各个艺术类别的实践。同时,在艺术学理论的构建上,又更多受到文艺学学科的影响,得失互见,而自身的独特特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以往的艺术学理论建设途中,很大的使命是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争夺自身地位,似乎既要争得自己在艺术学科中的独特威望,要为艺术学科的对外理论交流树立学科门类必要的形象;也同时要使得自己具备和其他学科对话的艺术学理论的基础。于是纠缠不断的艺术学理论的价值议论,使得学科建设遭遇到在基础生存命题上的争论不休。

      但这其中存在一个一直被忽略的问题,就是艺术学理论试图和相邻的文艺学理论或别的学科理论相互攀比理论构建的时候,忽略了凸显自己作为“艺术”这一最核心的内涵特质。这一缺陷也同时显现为各艺术领域之中存在着的对于艺术学理论的某种轻视,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正是艺术学理论缺少激发其更为切近的强制性的引领,包括引领艺术批评、艺术史构建,和对不同学科的艺术学理论高居其上的重要特色的发挥,这就是艺术学理论的价值确认,尚且需要巩固指导和提升,并且依然需要自我声张意义的所在。在2011年艺术学门类成立之后,艺术学理论作为独立设计的一级学科,和其他4类艺术学一级学科之间,构成了一种微妙变化关系。其实就是作为独立设置的一级学科的艺术学理论的体系建设,和其他领域的艺术学关系探寻研讨而不断强化的过程。这时出现了开始自显要义的形象建树。如今,虽然固有的疑虑并没有根本廓清,但是艺术学理论却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艺术的基础理论建设环节,其实艺术学理论学科对外代表着整个艺术学,得以和其他域外学科在理论层面加以对话,艺术学理论的独特性已经逐步彰显。可以确认的是,在对内对外的关系上,艺术学理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尤其对内,艺术学理论自身也在不断地实现着它和创作技巧学科理论、专业对象艺术批评和学科比较等方面的关系拓展。特别是在艺术教育理论、艺术管理理论、艺术和社会文化关系的理论上等,都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但正如一个理论在发展过程中,通常要不断协调对内对外的各种关系一样,艺术学理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门类艺术学科理论的专家介入了艺术学理论学术建设和理论建设概念阐发,艺术学理论的专家也越来越和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更加明晰了自身理论价值和独特地位。然而一些问题也就随之凸显而出,这就是艺术学理论自身和其他学科理论之间的某些旧有疑惑依在,是相互取代、是互相渗透,还是相互之间烘托的关系?毫无疑问,艺术学理论具有独立性,不承认这一点,用各种其他的托词来诋毁或者消解艺术学理论的独立价值,都不利于艺术学科的发展,也无助于其他领域之艺术精神的提升。艺术学理论学科自身也意识到,理论的宏观性要和具体的艺术学领域的理论和创作作品,构成一种互相兼容的关系,自身应该具有更高的学术视野,具备与门类艺术理论的相互交流性,而可以对艺术现象、艺术批评和艺术实践等跨越单一的技能技巧而彰显出一定的指导性,并且与其他艺术领域能够加以对话,从而形成相对具备理论概括性的规律性总结,从这些角度审视,艺术学理论的确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正是在于对内对外的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价值意义的辩驳论析中,艺术学理论得到了成长,也更弄清楚了中国化的艺术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也许一些问题放到新文科建设视域中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

      新文科建设为艺术学理论学科带来了新的生机,因为新文科建设是教育部所倡导的与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相互比衬的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新学科扩展。在没有更多的资料可用以借鉴的基础上,新文科依然可以看作是教育部为中国的大文科建设更上一个台阶而进行的拓展,以及面对智能时代的社会所提出的具有新鲜感召力的新的学科建设要求。新文科具有打破传统学科固有模式,而探索扩展与面向实际的一种倡导。新文科如何进行探索?对于学科人来说,都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吴岩司长认为:“新文科”的核心就在一个“变”字上,即“新文科”建设要“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1]学科一经形成就有自身的逻辑和规则,求变是为了更好拓展深入。对于艺术门类而言,固守传统固然有其合理性,但缺乏交融借鉴的求新却会影响艺术自身的丰富性。尤其是对于艺术学理论的认识浅显,影响了整个艺术学科的丰盛化。而艺术学科自从独立成为门类之后,一直还不能更多地超越自身的学科建设,而进入到整个大文科学科群落中,明晰确立自己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事实上,就数据而言,艺术学科体量之大,从每年招生占据15%左右规模以及每年录取的本科生占年度录取学生的1/10左右,可见一斑。如此巨大的规模是在印证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大,和它内在的发展规律的喜人。然而,艺术学科的建设者们,还并没有把这一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数量变成内涵和质量的发展需要。一些观点难免更多地会落到人们习惯认定的所谓基于高考独木桥的招生领域,艺术是变相降低分数的簇拥之地,而这也就是多少被人小瞧的原因。这认识显然并不合理,艺术学理论需要解释,需要为艺术学科能超越于庞大数量而提升进入后面的巨大的学科质量支撑阶段,满足时代发展需要而进行开拓。艺术学理论学科需要挺身而出,做出它的理论性的阐释解说,这也是证明自身存在的理论意义。可惜,艺术学理论学科最应该为整个艺术学摇旗呐喊,并且在整个文理科之中的学科面前,论证说明它的价值不仅仅是在数量上,而是一种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也就是对于审美追求的时代需求。因为艺术审美超越性是人的发展之中极具重要性的价值体系,对于这样的理论命题的相关阐释似乎严重不足。简单去比拼数量并用来说明技能技巧艺术的意义,并不能完全概括当下的现状,即从幼儿园开始几乎每一个家庭中,家长都要让孩子学习艺术的理由。这也无法去超越以分数低的现实,来声张艺术独有的合理强化人的情感精神需求的必然意义。这是一种责任,艺术学科需要用艺术学理论来阐释论证艺术学科在近年来的大发展之中,数量巨大后面是一种人本的需要,是一种审美的需要,是一种人的质量发展的需要,艺术学科值得夸耀的价值正在于此,理论界已经认识到需要推举出艺术学理论,以此来提升和弘扬整个艺术学学科建设的独特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