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型政党在西方的兴起:原因、影响与走势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建伟,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

原文出处:
政治学研究

内容提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大型公司为资源基础创建的公司型政党,开始作为一种新型政党形态出现在东欧、南欧与拉美等地区,其中有些政党甚至赢得大选上台执政。公司型政党的兴起,是西方社会中经济格局的调整、阶级政治的衰落、金钱选举的凸显与商业大亨的参政意愿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现实而言,公司型政党的兴起导致了权力的高度个人化,同时也对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理论而言,公司型政党的兴起挑战了西方的政党理论与民主理论,传统的“国家—社会”关系的二维范式难再适用,须引入“国家—社会—资本”的三维范式,才能更好地分析西方政党的演化逻辑与公司型政党的未来走势。资本力量的不断增强与社会力量的相对衰落,为公司型政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潜在空间,但同时也揭示了西方民主面临着难以摆脱的现实困境。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21 年 02 期

字号: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东欧、南欧与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的政治舞台上开始出现一类新型政党,其中有些已经在本国大选中获胜并上台执政。与以往政党形态不同的是,这类政党是由某个大型商业公司的所有者依托其公司资源发起创建的。由于对商业公司的资源依赖及其运行模式的公司化,学者们称其为“公司型政党”。公司型政党的兴起打破了政党与公司之间长期存在的组织边界,给西方民主的现实运行与理论逻辑都带来全新挑战,因此需要政治学界关注和研究。为什么大型公司不再以捐赠、游说等传统方式而选择以独立创建政党的方式来参与政治?与现存政党相比,作为全新政党形态的公司型政党有哪些特点?公司型政党的兴起给西方国家①的政治与经济运行带来哪些影响?公司型政党是代表着西方政党形态的演进方向,还是某些国家政治舞台上的“暂时景观”?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和回答。

      一、公司型政党的兴起及其研究

      与传统社会不同,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在现代社会种类繁杂的组织中,政党与公司是最重要的两类,分别支撑着现代政治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运行。政治学家沙特施耐德(E.E.Schattschneider)认为政党的兴起是现代政府最重要的标识之一,难以想象现代民主在没有政党的情况下能够生存②。同理,公司之于现代市场经济正如政党之于现代民主政治,公司的兴起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标识之一,同样难以想象市场经济在没有公司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运行。

      政党与公司不仅具有相似的重要地位,而且二者之间还具有相似的组织特征与运行逻辑。早在20世纪初期,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就观察到,美国政治中的“党老大”就是企业家式的人物,他们不关心抽象的价值观念,而专心于利益计算③。到了20世纪中期,两位美国著名经济家也分别都注意到政党与公司之间运行逻辑的相似性。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任何政党在任何特定时间里当然要为自己准备一套原则或者政纲,这些原则或政纲可能是采取它们政党的特征,对它的成功极为重要,就像一家百货公司出售货品的商标是它的特征,对它的成功极为重要一般。”④唐斯(Anthony Downs)对政党行动的动机做出“公司(企业)式”的功利主义假设,提出了著名命题——“政党是为了赢得选举而制定政策,而不是为制定政策去赢得选举”⑤,试图以此为基础将政党与公司这两类截然不同的组织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唐斯之后,理性选择主义通常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政党与公司所遵循的相似逻辑:在经济市场中,公司之间相互竞争,以便最大化地获取消费者的金钱;同样,在政治市场(political market)中,政党之间相互竞争,以便最大化地获取选民的选票。

      除了运行逻辑相似之外,在西方的政治经济体系中,政党与公司还存在功能上的互动:公司可以通过捐赠、游说等方式影响政党及其政策纲领;政党也可以通过执政后的政策影响公司的投资、管理等活动。但是,政党与公司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多是功能上的而非组织上的。在组织上,政党与公司之间一般不存在隶属关系,而是相互平行的关系:政党运行在政治领域,而公司则运行在经济领域。这种组织上的平行关系构成了现代政经关系的基础,是人们认知的“常识”。任何偏离这一常态的行为,都会挑战既有的社会规范。比如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直接兴办或拥有企业的行为,不免有权力寻租之嫌;而某个私人公司对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干预,也不免给人以黑箱政治的猜疑。

      尽管学者们注意到政党与公司在运行逻辑上的相似性,同时也注意到二者在现实中存在着互动,但政党与公司始终恪守各自组织性质的边界。20世纪90年代之后,公司与政党在组织性质上的“硬边界”逐渐被打破,以大型商业公司为基础组建的公司型政党开始兴起,其中有些甚至在本国大选中获胜并上台执政。典型例子如,意大利商业大亨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在1994年依托其费宁韦斯特集团组建了意大利力量党(FI),并依托该政党及其联盟于1994年、2001年、2005年和2008年先后4次出任意大利总理;巴拿马的知名商人里卡多·马丁内利(Ricardo Martinelli)在1998年依托其“超级99”连锁超市集团创建了民主变革党(PCD),经过1999年和2004年两次选举的历练之后,该党最终赢得2009年大选,其候选人(马丁内利本人)成功当选巴拿马总统;捷克第二大富豪、亿万富翁安德烈·巴比什(Andrej Babi)依托其爱格富集团在2011年创建了自己的政党——“ANO 2011运动(ANO2011)”⑥,该党在2013年大选和2017年大选中分别取得议会第二大党和第一大党的位置,巴比什作为党魁分别在两次大选后出任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和政府总理(见表1)。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型政党”作为全新学术概念出现了。

      表1 公司型政党的典型代表
国家政党名称创建时间创始人或领导人依托的商业公司
玻利维亚玻利维亚公民团结联盟(UCS)1989年马克斯·费尔南德斯(Max Fernández)玻利维亚国家啤酒厂
意大利意大利力量党(FI)1994年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i Berlusconi)费宁韦斯特集团为核心的商业帝国
巴拿马巴拿马民主变革党(PCD)1998年里卡多·马丁内利(Ricardi Martinelli)“超级99”连锁超市集团
厄瓜多尔厄瓜多尔国家行动制度革新党(PRIAN)2002年阿罗瓦尔·诺沃亚(álvaro Noboa)诺沃亚的商业帝国
捷克AN02011运动(AN02011)2011年安德烈·巴比什(Andrej Babi)爱格富集团
罗马尼亚人民党—丹·迪亚科内斯库(PPDD)2011年丹·迪亚科内斯库(Dan Diaconescu)奥库瑞姆电视台、奥格林达出版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