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1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0X(2020)04-0014-10 doi:10.14003/j.cnki.mzysyj.2020.04.02 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高度发展的三个重要时期,不仅在诗、词、曲领域创造出时代辉煌,而且在书、画、乐等方面也取得杰出成就。理论批评领域相关“风格”及其类型划分的理论探讨也可谓成果丰硕、形态各异。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时期探讨风格类型问题所用风格概念,如诗论“十九体”“二十四品”、文论“六体”、书论“语例字格”、画论“十体”、曲论“三体”等,与汉魏六朝时期一脉相承。众所周知,自汉魏六朝以来,文学艺术走向自觉,文、诗、书、画等门类艺术独立发展,“风格”成为理论家所关注的热点论题,提出了一系列概念、范畴、模式、方法等,这对后世艺术创作及理论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宋元时期,相关“风格”及其类型划分理论伴随着各门类艺术实践的繁荣发展而不断衍生充盈,逐步形成丰富多样的理论形态。 然而目前相关研究论及唐宋元时期风格类型理论时,多从单一门类艺术角度切入,仅对具有突出影响的风格类型理论进行个案研究,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备受关注,而其他零星分散的只言片语,则较少纳入研究视野,很难进行对中国古代艺术发展高峰时期风格类型理论较为全面系统的认知与理解。为此,从广义“艺术”层面出发,系统梳理诗、文、书、画、乐、曲等门类艺术批评领域积累的风格类型言论体例,对探究唐宋元时期艺术风格类型理论形态大有裨益。 一、诗论风格类型趋于多元 诗歌在唐代迎来发展的高峰时期,创造了千汇万状的繁荣局面。诗论批评对诗歌风格类型划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涌现出大量理论成果。 (一)“体”式风格类型 “体”是古代最早且最常用来表达“风格”之义的概念,以“体”为标识,区分诗歌类型的言论较为多见,但并非全都指向“风格”。 其一,十体。即将诗歌划分为十种类型。唐崔融《唐朝新定诗格》提出十体:“一形似体;二质气体;三情理体;四直置体;五雕藻体;六映带体;七飞动体;八婉转体;九清切体;十菁华体。”①李峤《评诗格》也论“诗有十体”:“一曰形似。二曰质气。三曰情理。四曰直置。五曰雕藻。六曰影带。七曰婉转。八曰飞动。九曰清切。十曰精华。”②对比发现,除个别用字略有不同,所列诗体名称基本相同,且都采用以“诗”解“体”方式阐释十体。区别为前者细致深入,既列举诗句也对字词进行剖析;而后者十分简略。经相关文献考证,发现李峤《评诗格》系伪托者杂抄崔氏残本假托李峤之名而作③,故较为俭省、不够完整。尽管书名有假,但内容却有所依托。从十体侧重点来看,飞动、婉转、清切三体属于对词句或声调的语言要求,包含一定的风格之意;映带、雕藻、菁华三体属于技法要求,与风格有所关联;至于直置、情理,属于创作手法;形似、质气则属于创作倾向或艺术效果。很明显,十体并非纯粹的风格类型,具有一定的混杂性。 另外,唐齐己《风骚旨格》也论“诗有十体”,包括高古、清奇、远近、双分、背非、无虚、是非、清洁、覆妆、阖门。④该作在诗格类著作中影响很大。五代徐寅《雅道机要》受其影响,“明体裁变通”亦论十体,包括高古体、清奇体、远近体,双分体、背分体、无虚体、覆妆体、开阖体、是时体、贞洁体,对比发现其与《风骚旨格》区别甚小,前六体在名称、排序及诗句阐释方面基本一致;后四体尽管在排序、体名用字方面略有差别,但相关诗句阐释还是对应的,可见二者之间的确存在传抄可能。就十体名称及释义来看,最具风格之意的是高古、清奇二体,但齐己却将诗歌创作的其他方面也纳入十体。此外,《风骚旨格》还提出二十式、四十门等类型划分,也都采用诗句予以阐释。体、式、门之间存在诸多交叉、重合现象,庞杂列举中有相当数量的范畴与风格无关,再次表明唐代诗论之“体”并非纯粹的“风格”概念,而是包含多重指向的混杂类型。 其二,十四体。王昌龄《诗格》“常用体十四”包括“一曰藏锋体。二曰曲存体。三曰立节体。四曰褒贬体。五曰赋体。六曰问益体。七曰象外语体。八曰象外比体。九曰理入景体。十曰景入理体。十一曰紧体。十二曰因小用大体。十三曰诗辨歌体。十四曰一四团句体”。⑤同样采用以“诗”解“体”方式,但十四体名称及释义几乎没有与风格相关的范畴,主要是对诗作方法、体裁的区分辨析。也即十四体虽以“体”为名,但并不关涉风格问题。另外《诗格》还论及“诗有五趣向”,包括高格、古雅、闲逸、幽深、神仙⑥,分别代表诗作的五种趣味,除“神仙”外,其他四趣都具有较强的审美特征,与风格概念更为接近。由此发现唐代诗论之“体”并不完全指向风格,不仅在不同诗论家之间用法不一,较为宽泛模糊,即使同一诗论家,用以表达“风格”的概念也不确定。 其三,十九体。唐释皎然《诗式·辨体一十九字》是古代以“体”辨析风格类型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以十九个单字范畴将诗歌区分为十九种风格类型:“高,风韵切畅曰高。逸,体格闲放曰逸。贞,放词正直曰贞。忠,临危不变曰忠。节,持节不改曰节。志,立志不改曰志。气,风情耿耿曰气。情,缘情不尽曰情。思,气多含蓄曰思。德,词温而正曰德。诫,检束防闲曰诫。闲,情性疏野曰闲。达,心迹旷诞曰达。悲,伤甚曰悲。怨,词理凄切曰怨。意,立言曰意。力,体裁劲健曰力。静,非如松风不动、林狄未鸣,乃谓意中之静。远,非如淼淼望水、杳杳看山,乃谓意中之远。”⑦从划分与阐释可以见出皎然对诗体风格类型多样性的深刻认知,认为风格与主体取境有关,遂将“诗人之思—取境—德体风味”贯穿在一起。⑧就排序来看,“高、逸、静、远”位于最外端,前二者是诗人取境的结果;后二者采用意象比拟释义风格,代表诗体两种意境。“德”位于中心位置,“词温而正”,作为“体”之核心,体现出儒家中和思想的影响。从各体名称及释义发现十九体包含不同系列:“忠、贞、节、志、德、诫”侧重于思想德行方面,可归内容之属;“情、悲、怨、闲、达”侧重于情感心绪,可归情感之属;“意、力、气、思”侧重于表现手法,可归形式之属;“高、逸、静、远”侧重于风格意境,可归审美效果之属。十九体划分也没有统一标准,四个立足点混杂罗列,似乎有些错综凌乱。但就取境思维来看,似乎可理解为十九个取境方向生成的十九种诗体风格。为进一步释义十九体,皎然还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解析⑨,使风格类型落实到诗人、诗作品评,更有针对性与说服力。这种品鉴方式对宋代诗话产生直接影响。相较于唐代其他诗论笼统区分诗体,十九体的分类思想颇具创新性,尤其是从意境角度释义风格是《诗式》最有创见之处,力求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风格论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