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儿童艺术教育发展特点及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杜丽姣(1987-),女,河北昌黎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博士后,主要从事美育理论、儿童艺术教育研究(江苏 南京 210023);边霞(1966-),女,浙江诸暨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儿童艺术教育研究(江苏 南京 210097)。

原文出处:
美育学刊

内容提要:

美国儿童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在经历进步主义、结构主义立场之后,正在跨入新的时代。当前美国儿童艺术教育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更加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艺术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丰富,带有明显的社会重构功能。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应在考虑文化适宜性的前提下积极了解国外儿童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思考、寻求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儿童艺术教育发展路径。


期刊代号:J0
分类名称:艺术学理论
复印期号:2020 年 05 期

字号:

      美国现代儿童艺术教育大致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立场:进步主义立场下的儿童中心主义艺术教育受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及罗恩菲尔德儿童艺术发展理论影响,强调艺术教育应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去表达感受和情感,促进儿童创造性的发展,进而达成儿童心智的成长。结构主义立场下的学科中心主义艺术教育,以DBAE(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运动为典型代表,重点在于推进艺术成为正式的教育学科,使儿童发展出了解艺术、欣赏与表现美感的基础知能,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和艺术创作四个领域,至今都对美国儿童艺术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美国新的社会环境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影响是明显的,其儿童艺术教育又发生了新的转向。美国众多儿童艺术教育流派、立场以各自的姿态在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展现着自身的风采,而我国对于这些发展动态的关注还显不足。基于此,本文将重点介绍当前美国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特点并对其进行分析。了解美国当代儿童艺术教育发展动态,对于我们深入思考儿童艺术教育基本立场、反思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现状及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美国儿童艺术教育更加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

      进步主义下的艺术教育强调尊重儿童,教师不过多介入儿童艺术活动,以一种“消极”姿态保护儿童天生就具有的创造力,进而促进儿童心智的成长,实现儿童整体发展。结构主义儿童艺术教育为了保证儿童艺术学习的学科结构完整,强调教师教育行为的重要性,实际上也是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儿童可以作为艺术能力的承担者,但需要教师进一步辅助指导,专业人员通过专业的课程设计安排和实施来帮助儿童实现艺术能力的发展。DBAE理论在后期发展过程中,特别强调其与罗恩菲尔德理论在承认儿童艺术教育中儿童中心地位这一立场上并不矛盾。[1]以说这两种儿童艺术教育立场都在努力保证儿童在艺术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基于已有基础,当前美国儿童艺术教育突出地表现为:基于儿童艺术认知理论的视角来进一步探究“艺术如何被儿童解读”“作品意义如何产生”等论题。在这样的基本视角下,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理论进一步发展,分析儿童艺术、儿童艺术能力,进而对当代美国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产生重大影响,更加突出了儿童的主体地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为现代符号学影响下的儿童艺术教育理论及相关实践。

      与儿童艺术教育相关的符号学理论主要关注艺术符号是如何如同文字一般产生意义的。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作为美国现代符号学的创始人,其思想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后续影响日益受到美国艺术教育界的重视,并已经在艺术教育实践领域发挥作用。根据皮尔斯的观点,符号即在某个方面或能力上代表别物的某个东西。一个符号可以是口语、视觉、手势或音乐。符号代表着对象物,并通过创造一个解释项来代表对象的某个或者某些方面。解释项可能是代表对象的某个思想或某个标记,但不是对象本身。这意味着我们的经验世界总是通过符号而调解关联,我们永远无法直接、充分认识对象。我们只能通过解释项(对象标识)认识对象,解释项允许我们窥测对象的“某些特质或能力”[2]。符号经常透过自身以外的意义指向自身,意义是观者基于先验的背景解读而来。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不仅仅停留于符号本身,而且关心符号产生意义的生活背景,认为只有将符号放置于具体的交际和指称背景中,我们才能够把握它们的意义。据此,受其影响的当代美国儿童艺术教育秉承的理念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调儿童可以探寻自身对于艺术的理解、拥有自己的艺术观念。符号学提出补充经验(collateral experience)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已有经验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已有经验能够为个体进入并适应新情境进而解读各类符号信息创造契机和窗口。[3]补充经验作用的发挥是儿童艺术认知能力存在的基点,儿童可以充分运用补充经验探寻自身对于艺术概念的理解,进而建立自己的艺术观。其次,承认儿童对于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深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并对这一事实的重视程度增强。著名符号学学者乌克斯库尔(Von Uexkull)的环境界(Umwelt)理论已经在美国当代儿童艺术教育领域受到特别的重视。“环境界”是指作为主体的生命体所建构和适应的世界,它是生命体从现实世界中辨认、反应、建立的意义世界。由于不同生命体的感知器官、感知方式相异,在同一环境中生活的不同生命建构出了不同的环境界。[4]“环境界”概念的提出有助于人们理解每个儿童在其所处环境中接收到的符号信息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进一步承认每个儿童艺术认知能力的存在,承认每个儿童基于自身环境对于艺术作品认识和理解的合法性。再次,强调儿童进行艺术解读和理解时,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应受到教育者的重新审视和重视。美国当代儿童艺术教育从符号学理论视角出发,注重重新审视艺术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划分和割裂,认为人为地将各个学科领域割裂开来是源自相应的教育历史事件,这样做最终会将具有一定联系的符号指代过程隔离孤立。儿童艺术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应当重新审视与其相关的诸如艺术、艺术家、艺术天赋等诸多概念。当然,现今如何界定艺术教育的概念仍是美国相关学界持续探究的话题,但这并不影响今天美国儿童艺术教育试图打破学科界限,为儿童达成艺术认知与理解开设广阔空间所做的尝试和努力。总之,现代符号学影响下的美国当代儿童艺术教育强调结合“环境界”的概念,打破具有历史决定论的学科界限,基于儿童自身补充经验开展艺术教育实践。[3]符号学理论摒弃了审美价值仅存在于艺术作品的本质属性这一观点,重申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注重儿童对于艺术作品的探寻,强调儿童评价一个作品深受个体所属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儿童与作品及环境的互动,儿童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