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正在引发人类社会第四次工业革命。[1]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前三次工业革命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引发前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大体是延展或取代人的体能,而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延展或取代人的脑能。因此,这一新的时代被称为“第二机器时代”,以别于此前的延展或取代体能技术驱动的“第一机器时代”。[2]为方便起见,本文将“第二机器时代”称为“智能机器时代”(Age of Smart Machines)。 第四次工业革命毫无疑问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对许多行业产生不可预估的冲击,而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首当其冲。从目前的新闻报道来看,教育行业对智能机器的反应相当热烈,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相关产业应运而生,有关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在学术、政策和实践层面的讨论愈加热烈。总体来看,目前教育界对人工智能等技术给予厚望,正以极大的热情将技术转化为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增进学习效率的具体方法和工具。 当前教育对智能机器的反应林林总总,但究其本质来看,可归结为两类。第一,利用智能机器提高教学效果。第二,培养学生使用驾驭智能机器的能力。第一类反应的具体体现包括“智慧”课堂、“智慧”校园、“智慧”行为管理系统、个性化“智慧”学习系统,等等,其目的是使用智能技术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学习内容,让教育机构更高效地管理学生,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对学生的督促。第二类反应体现为开设人工智能以及智能机器人编程课程,培养“计算思维”和编程能力等。 2018年杭州第十一中学的“慧眼”系统属于第一类应用的典型。作为全国首个使用人脸识别进行课堂管理的系统,“慧眼”通过摄像头捕捉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对课堂上学生的行为、表情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异常行为及时反馈,可以记录中性、高兴、难过、反感、惊讶等7种情绪的出现数量。据《浙江在线》报道,“慧眼”系统可以甄别认真听课和开小差的学生,如果有学生的不专注行为达到一定值,系统就会向显示屏上推送提醒,任课老师可以根据这个提醒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虽然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但媒体报道多数是正面的,认为这是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打造的未来教育雏形——“智慧”课堂和“智慧”校园。 且不论这样的“智慧”课堂是否侵犯学生隐私并增加师生的心理负担和焦虑,能否真正提高教学效果等,可否真正可靠地判断学生的注意集中程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样的课堂系统的目的是让学生更整齐划一,更按机器的标准行事和管理表情,让人更标准化,更像机器。 第二类反应的典型是2016年奥巴马(Obama,B.)在其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年提出的“人人学计算机科学”(CS for All)的计划。该计划打算投入数十亿美元在美国中小学,包括幼儿园,普及计算机科学。不是学习计算机操作,而是学习计算机科学,因为其目的是培养“数字经济”的创造者,而非消费者。计算机科学当然不只是编程,但对普罗大众而言,学习计算机科学就是学习编程,因此人人学编程(Coding for All)便成了最新的教育热点。美国如此,中国也是如此。中国的幼儿、青少年编程热潮一点不输美国。不但教育部门、学校开始推广,各种编程教学机构也应运而生。在中国,风起云涌的少儿编程正在孕育一个高速增长的产业,也孕育广大家长的又一个纠结。 可以说,计算机科学作为基础了解不是一件坏事,人类今后也需要一些人从事编程,制造机器。但是,学习编程甚至计算机科学并不是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好办法,而如果认为未来的所有工作都需要程序员或者编程所培养的“逻辑思维”,就不是一点点的离谱了。首先,人工智能时代还是否需要那么多程序员很难说,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自己编程了,未来肯定可以编得更好,可能会让程序员失业。其次,学习编程能否真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尚无定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中小学也推广过编程教育,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未能持久。即使能培养所谓的“计算思维”,也不是所有工作所有行业都需要的,比如艺术、文学等。最为关键的是,所谓计算思维就是像机器一样思维,按部就班,按逻辑一步步分析,一步步执行。这又是把人培养成机器的做法。 虽然目标不同,但这两类反应本质上没有触及智能机器对教育的最根本的冲击,囿于传统教育范式,继承了教育技术学的传统——利用技术现有教育的效率和增加学习内容。智能机器对教育最大的冲击在于他改变了对人才的定义,而要培养新型的人才,现有教育的组织形态和过程都需要巨大的变革,而不是简单的改良或增加一两门课程。 一、与技术赛跑:知识、能力、人才的重新估值 哈佛大学两位经济学家在《教育与技术的赛跑(The Race betwee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一书中明确指出,教育一直在和技术赛跑,每一次技术的发展都将导致对人类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的重新估值。[3]现在有价值的知识未来不一定有用,现在没用的技能未来也许会增值。因此,教育必须不断审视并改变当下所教所重视的内容,让大众具备可以应对所处时代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跟随并共享技术发展带来的机会和繁荣。如果教育跟不上技术的演变,人类社会就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失业、收入不均,从而导致社会动荡。作者引用大量数据来解释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在早期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迅速发展,并产生大批可以维持社会稳定的中产阶级,是因为它的教育经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调整,并培养出大批能适应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人才。但是,当前的美国教育已经落后于技术发展的步伐,如果美国教育不尽快转型,技术的发展将会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分裂。不幸的是,作者10年前的预测一语成谶,今天的美国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