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69(2020)01-0057-17 美国在国家新建之时曾面临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教育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在北美殖民地创建之初,殖民者因袭母国的教育体制,古典教育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美国革命爆发,为了满足建立共和国的现实性需要,建国者纷纷提出自己的教育计划。在这股浪潮中,不满古典教育之声日益高涨,改革或废除古典教育的想法成了当时很多人教育构想的出发点。为了维护传统的古典教育地位,支持古典传统教育的人们予以回应,因此在早期的美国出现了一场关于古典传统教育的辩论。 之前学界对此次辩论的研究较多,但大都从古典传统流变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以探究古典文化遗产对美国思想的影响,而非将这次辩论置于美国教育演变和国家建构的语境里进行考察②。比较例外的是罗伯特·米德莱考夫(Robert Middlekauff)和西沃恩·莫罗尼(Siobhan Moroney)两位学者,他们的研究都将这次辩论视为美国教育发展变化中的节点,不过前者研究范围有限,仅仅考察了新英格兰地区,[1]后者的焦点在于19世纪上半叶古典教育的辩护者,对18世纪末关注不多。[2]所以,笔者拟在国内外学人的研究基础上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进行拓展,选取辩论热度较高的1785-1810年这一时间段,在国家建构的语境里围绕着辩论双方的讨论考察革命一代对于教育的诉求和公民素质的考量,对于未来社会发展方向与古典传统文化关系之间的思考,进而探究这场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辩论对于美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国家建构不仅仅是关系到政治制度的建设,它有更宏观的意义,即国家应该被塑造成什么样的国家,这种宏观的认知下国家建构理应包含着国家整体文化的状态和意识形态的塑造,意味着国民的信仰、认知、情感、价值取向,以及公民素质的培养。而教育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也是共同体建构和发展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定义国家发展方向并且塑造国家整体的价值取向,还决定了国家公民素质的程度。所以教育无疑是国家建构内的应有之意。古典教育在美国早期的教育系统中举足轻重,关于它的辩论实际上关系到美国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及美国早期意识形态的建构,因而这场辩论与国家建构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 当代中国处于民族复兴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教育变革是其重要的内在构成。在承担社会转型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下,中国教育既要实现现代化以满足国家与社会现代化的需求,又要发掘传统文化的资源以满足中华文明内在精神的生长,即在教育中实现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平衡。因此,美国早期关于古典教育的这场辩论,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变革而言有一定的镜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一、北美殖民地的古典教育传统 在北美十三块殖民地创建之初,移居到新大陆的英国人怀着文化拓殖的愿景,力图将欧洲的文明移植到他们眼中充满愚昧和异教徒的荒蛮之地。因此,他们很早就开始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希望“先进”的文明能够拓展疆域,同时教化子嗣,不致于让后继者与祖辈的文明脱节。殖民者极大程度上效仿母国的教育体系,以古典文化教育为主导,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课程设置、入学考试等方面。 北美殖民地因袭英国学制,在正规的教育机构设有“传授读写常识的小学、教授古典语言的文法学校和高等学院”。[3]其中,文法学校作为古典语言和知识的基础教育机构得到殖民者异常的重视。例如,马萨诸塞于1647年出台规定,凡有居民100户以上的城镇都应设立文法学校,学制为7年。[4]通过流传下来的一份课表可知,在文法学校中,适龄学童要将7年的时间投入到古典语言学习为主的古典教育中。学生需要将主要的时间用于拉丁语的掌握,学习拉丁语的语法并且背诵单词。在有一定的基础后要开始接触西塞罗(Cicero)、奥维德(Ovid)以及维吉尔(Virgil)等流行古典作家的作品,并且开始学习古希腊语和阅读古希腊语的作品。[5]学习方法以生硬的背诵和记忆为主,很多人觉得枯燥乏味。[6]但是大量适龄学童都要将时间投入进以古典语言为主的古典教育中。南方上流社会更趋向于将男孩留在家里,请家庭教师培养他们的古典知识。[7]但也有例外,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在《自传》(Autobiography)中曾经提及:“我5岁那年,父亲把我送进了英语学校,9岁进了拉丁语学校,我在那里就读至他去世为止。”[8]所以无论南北,十三块殖民地中很多适龄学童都要接受古典教育。 虽然文法学校中的古典教育充斥着枯燥、乏味且晦涩难懂的单词和语法记忆,但是有志于进入大学的精英不得不接受古典教育,因为古典语言和知识在当时是进入大学的通行证。无论是北方的哈佛学院、耶鲁学院、新泽西学院等,还是南方的威廉玛丽学院,在他们的入学考试中都要求学生掌握古代语言的语法,能够当场朗读古典作家的作品,进而用拉丁语遣词造句和写文章,有时还会要求学生将英文和古代语言进行准确的转换,能够清晰地翻译出古代作品中的语句。因为大学作为牧师培养的摇篮,入学考生还要能够阅读《圣经》中的古代语言章节,并且进行翻译。不过主要考试的书目还是以拉丁语作家作品为主,尤其是维吉尔和西塞罗这两人。[9]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就曾经因为古典语言问题被哈佛驳回了入学申请,直到他在牧师肖(Reverend Shaw)指导下完成了7个月古希腊语学习任务后,才得以如愿和他父亲一样成为“哈佛之子”(Son of Harvar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