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高丙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 100088

原文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内容提要: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分析教育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可得的统计数据,建构我国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统计指数法对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统计分析。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逐年提高,进程不断加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增长,其中,西部地区增长最快而东部地区增长相对较慢。教育现代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差异明显,总体可分为发达型、发展型和滞后型三种类型,其中,东部地区最高而中部地区较低。经济发展与教育现代化相辅相成,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相关显著,但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尚待提高。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0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8X(2019)07-0005-08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先导,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发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均提出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开启了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新征程,彰显了教育现代化的时代精神和本质特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研究构建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各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不仅能为客观评价我国和各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提供科学合理的测评工具模型、方法和量化标准,提高教育现代化研究的科学化水平;而且能更好地了解我国和各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水平,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也能引导各地区以评价指标体系为目标和抓手,更好地改进教育工作,提高各地教育现代化水平。本研究在构建我国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统计指数方法对《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区域差异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

       一、我国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教育现代化评价体系不仅要体现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求,也要满足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还要有利于发挥指标的导向功能。②因此,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教育现代化的评价监测至关重要。由于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规划目标及统计监测数据等也有所不同,国内外关于教育现代化的评价指标没有统一标准,所涵盖的范围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从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实以及国内外教育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出发,在参考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兼顾相关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获得性,初步构建了我国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综合学者和专家意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

       (一)机会普及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世界上所有人和所有民族的基本权利,③教育机会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确保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接受教育、满足基本学习需要是各国共同的责任,提高教育普及水平也是各国的重点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以下简称《教育2030》)提出了2030年各级各类教育中保障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的宏伟目标和发展蓝图;《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更高水平普及教育的战略目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教育“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全民终身学习机会进一步扩大的发展目标。因此,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水平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教育机会不仅能反映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机会供给情况,也能反映教育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程度,主要包括入学机会、受教育过程机会和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等方面。④衡量教育机会的指标主要包括入学率、巩固率、辍学率、升学率和职业培训参与率等。本研究选择入学率、升学率、职业培训参与率等3个二级指标的10个监测点反映教育机会。入学率反映入学机会;升学率反映学生毕业后进入高一级教育阶段继续学习的机会;职业培训参与率反映成人参与职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二)投入优先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首要条件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⑤不仅是扩大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物质基础,而且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个人和社会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引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只有可持续、创新、精准的投入,才能保证“教育2030”议程的实现;以欧美国家、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来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十三五”规划》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立健全教育发展投入保障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因此,教育优先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教育投入不仅能反映国家和地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能反映教育现代化的保障水平,主要包括人力投入、财力投入、物力投入等。衡量教育投入的指标主要包括生师比、专任教师占比、生均教育经费、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生均建筑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等。本研究选择生师比、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建筑面积等3个二级指标的15个监测点反映教育投入。生师比反映教师配备情况;生均教育经费反映经费投入情况;生均建筑面积反映办学条件。

       (三)质量优质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质量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既是科教兴国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才强国的应然要求,亦是立德树人的本真要义,⑥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质量是教育的核心,有质量的教育是人类基本的学习需求,各国必须确保所有儿童都能获得有质量的教育。⑦《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着力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有质量的教育。因此,教育质量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