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阿姆斯·夸美纽斯(John Amos Comenius)是十七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学家,其中最著名的是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该书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首次阐述了“泛智”、“泛教”的教育思想,也是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阐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科学。他的教学论被理解为“一门教学的艺术”,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实际可以概括为三个不同层面:第一,“泛教”思想,要把知识教给所有人,即人人都可以受教。第二,“泛智”思想要求学校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一切事物”的知识,确立了欧洲乃至世界课程论的最初基础。第三,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就是一种艺术,以发展学生感知、思维和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过程论,奠定了当代德国普通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尽管他被教育学界公认为是“现代普通教学论之父”,但是很多德国教育研究者认为其教育思想基于宗教的世界观,受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影响很大,充斥着神学的很多观点,相比现代系统完备、逻辑缜密的教学理论明显缺乏科学性、时代性、持续性与开放性,已经完全过时。在他的教育目的论中,包含唯实主义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存在双重性。尽管,其教育思想看似与建构于德国经典“教化”(Bildung)思想理论框架下,教学关注学生自决能力、教师教学性知识传授、以及师生互动、意义建构等学校教育学理念已经存在很大差异,但是通过比较与分析,依然可以找到其中的关联。特别是经典的“泛教”、“泛智”的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德国教化思想的发展,也是德国学校教育学“普通教化”思想(Allgemeinbildung)最初的理论缘起。纵观德国普通教育学的发展,无论是赫尔巴特(Herbart,J.F.)的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还是德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F.D.E.)早期建构的学校教育学思想,以及普通教学论专家克拉夫基(Klafki,W.)经典的“教化理论教学论”(Bildungstheoretische Didaktik)和后期的“批判-建构主义教学论”(Kritischkonstruktive Didaktik),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基本框架,对整个德国学校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夸美纽斯有关“终身学校”的概念,第一次确立了分级学校系统的最初结构,确立了学年制与班级授课制度,与当今“终身学习”的教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此,本研究尝试从夸美纽斯的几本教育学经典著作,《大教学论》(Didactica Magna)、《世界图解》(Orbis Sensualium Pictus)、《人类改进通论·泛教论》(Pampaedia)以及《泛智学校》(Schola Pansophica)出发,主要探究“泛教”思想与德国经典教化思想的关联;分析其“泛智”论为理论基础的课程观对于德国现代学校课程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辨析其“终身学校”与现代“终身学习”观点之间的异同,找寻当今德国学校教育学的发展与夸美纽斯教育学思想之间的密切联系,以期为进一步挖掘其经典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一、夸美纽斯“泛教”思想与德国教化思想 人人均可受教,夸美纽斯强调人人都应该通过学校去接受一种“周全的教育”,即“泛教”思想。他认为所谓的教育,应是周全的教育。所有的人,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不论是聪明的人还是愚蠢的人都应该接受教育,才可以完成自身的发展。就像他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的:“教育确乎人人需要……愚蠢的人需要教育,好使他们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这其实是毋庸置疑的。其实聪明人更需要接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它便会去从事无用的,稀奇的,有害的事。”[1]基于泛教的教育思想,他分析了经院主义传统个别教学法的种种弊端,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学习的动机,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心理,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接受教育,并推动了教学组织的班级化,从而扩大教学对象的范围和教学效率。在他看来,“任何一个人的资质愈迟钝、愈弱,他就愈需要帮助,使他尽可能去掉粗野的愚鲁和迟钝”[2]。泛教思想认为,即便是人与人之间本身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每个人都有接受知识的可能,目的则是实现普世的教育。如果说17世纪夸美纽斯的“泛教”(教育普遍化)思想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一次继承与超越,那么18世纪经典的德国教化思想就是针对传统启蒙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教育进行的又一次改革。实际上教化思想超越了以往启蒙思想唯智论和功利主义热衷对知识的追求,强调教育就是要通过人性的自我教育“达到人性之教化”,并把实现所有人的“普通教化”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这与夸美纽斯强调人人都可以受教的“泛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与德国古典教化理论的关联 夸美纽斯认为“知识的转化”本身就是一个教学论问题。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人们必须通过自身努力的学习,才可以掌握知识,成为一个“完人”。但是人们不知道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未来生活所必需的,因此仅仅以是否可以掌握这些知识的标准,去排除掉某些学生,是不明智的,因此需要建立一个面向所有人的普通学校。但是,他教育思想中的“教育普遍化”存在双重性,一是内容的普遍性,二是对象的普遍性。他一方面认为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传授普识性的知识,包含各种不同的学科,而非一切人文学科和科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他宣扬人人都有权利进入学校学习,并认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并尝试通过教育解决社会的各类问题,推进社会的发展。应当进行普识性的教育,实施一种为所有人的教育,必须充分体现教育世俗化的特点,这与古典教化思想针对所有人的“普通教化”,强调实现人整体发展的目标既有很多直接的关联,也存在很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