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艺术真理

作 者:
郑开 

作者简介:
J0.51

原文出处:
文史哲

内容提要:

06


期刊代号:J0
分类名称:艺术学理论
复印期号:2019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逻辑推理素养主要表现为掌握推理基本形式和规则,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探索和表达论证过程,理解命题体系,有逻辑地表达与交流[1].逻辑推理包括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类比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得到数学命题主要依赖于归纳和类比,证明数学命题主要依赖于演绎[2].《课标》第一次明确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与演绎推理一样,都是有逻辑的思维形式[3].因此,类比推理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素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然而,类比推理教学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恰当的类比推理教学模式也有待建立[4].尽管HPM专业学习共同体已陆续开发了一系列课例,但这些课例大多属于新授课,在复习课尤其是高三复习课并不多见.众所周知,高三复习课注重知识综合和解题思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高三复习课的特点,要开发较为理想的高三数学课例,将历史上数学家的思想方法融入教学,可能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为此,笔者对有关类比推理的数学史料进行梳理,从中提炼类比推理的特点,选取合适的素材,在高三复习课中实施类比推理的教学.

      二、类比推理的数学史料研究及其应用

      (一)类比推理的数学史料研究

      1.基于类比推理的数学发现

      在数学历史上,类比推理是数学家获得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在《论方法》中写道:“……由圆面积等于以它的周长为底,以它的半径为高的三角形面积这一事实进行推断,我认识到同样应有,球体积等于以球的表面积为底、半径为高的圆锥的体积.”[5]阿基米德通过类比推理,由圆面积与其周长的关系,类比得到球体积与其表面积的关系.因为球的体积公式为,所以球的表面积公式为.

      17世纪,英国数学家牛顿(I.Newton)通过类比,得出有理数指数的二项式定理.18世纪,瑞士数学家欧拉(L.Euler)通过将有限次代数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类比到无限次方程,解决了“自然数平方倒数和”这一难题[6].19世纪,法国数学家普鲁埃(E.Prouhet)类比三角形的九点圆,发现了四面体的十二点球[7].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G.Polya)说过:“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8]波利亚在《数学与猜想》《数学的发现》《怎样解题》中对类比推理均有论述.

      在《数学与猜想》和《数学的发现》相关章节中,波利亚列举了许多有关类比推理的习题[9].

      ·证明:若空间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则相应的截线段成比例(提示:类比较简单的定理).

      ·证明:平行六面体的四条对角线交于一点,且互相平分(提示:类比较简单的定理).

      ·证明:三面角中,每两个二面角之和总大于第三个(提示:类比较简单的定理).

      ·平面几何中有如下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是其内切圆的圆心.”类比上述定理,叙述一个立体几何定理.

      ·平面几何中有如下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经过底边中点.”类比上述定理,叙述一个立体几何定理.

      2.类比方向的多样性

      波利亚指出,比较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首先,我们发现平面上的三角形与空间的四面体可作类比.其次,三角形与棱锥可作类比,这两种类比都是合理的,它们各有其价值,在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之间有若干类比关系,而不止一个特殊的类比[9].这表明,类比的方向和结论具有多样性.例如,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与《数学与猜想》中分别设置了类比勾股定理和海伦公式的问题[10].

      

      

      实际上,早在15世纪,意大利艺术大师弗朗西斯卡(P.della Francesca)已经通过类比海伦公式,得到用棱长表示的任意四面体的体积公式[11].18世纪,欧拉又得出了类似的公式.

      3.由类比推理得到的错误命题

      

      (二)类比推理数学史料的应用

      类比推理的相关史料揭示了类比推理创造性、或然性和结论的多样性的特点.阿基米德、牛顿、欧拉等通过类比做出重要发现,体现了类比推理的创造性;阿耶波多、婆罗摩笈多、斐波那契等运用类比推理得出错误结果,体现了类比所得到结论的或然性;波利亚类比勾股定理和海伦公式,得出多个不同命题,说明类比推理的方向具有多样性,类比推理的结果并不是唯一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