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阿尔都塞论生产关系首要性

作 者:
颜芳 

作者简介:
颜芳,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原文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本文集中讨论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路易·阿尔都塞关于生产关系首要性的论述与中国、与毛泽东理论文本的关联。阿尔都塞的“生产关系首要论”处于他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写作中的一系列与生产关系相关命题的必然演化的逻辑之中,该命题的提出与他对毛泽东《矛盾论》的阐发和转化、与他对中国的观察和想象密切相关,该命题应被视为“毛泽东—阿尔都塞”命题。“生产关系首要论”试图矫正“经济主义”和“历史进化论”倾向,阿尔都塞由此建构的非进化论的、非经济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又与毛泽东对机械唯物论、庸俗进化论的批判具有一致性。正是经由“生产关系首要论”,意识形态包括文化、审美、文学意识形态才具有了直接作用于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及物性”。最后,由于毛泽东和阿尔都塞在人之于生产关系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本质性差异,二者由此展开不同的理论面向。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19 年 08 期

字号:

       “以核心范畴为基石”,在理论层面上提炼中国形态区别于其他马克思主义形态的“具有普遍性的理论特质”是梳理和建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中国形态的重要路径①。本文聚焦于“生产关系”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集中讨论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尔都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在其“生产关系首要论”、意识形态理论及其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等诸种理论建构之中对中国革命、对毛泽东理论文本的理解与转化,并试图审思上述理解与转化之中的经验得失。

       生产关系及生产关系再生产学说是阿尔都塞着手重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环节,亦是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旨归。巴利巴尔( Balibar)认为阿尔都塞自《保卫马克思》以来就以重建或再造(refounding or reconstructing)历史唯物主义为考量,试图从零开始建构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②。阿尔都塞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正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范畴加以改造,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适应(correspondence)”说、意识形态概念等,他认为这些概念都太“不稳定”、太“描述性”了,需要把它们发展成“全然的理论”,因此尽管阿尔都塞仍然在运用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术语,他却策略性地使得上述因素对自身产生“逆向活动(retroactive action)”③。所谓“逆向活动”,就生产关系这个范畴而言,正是指阿尔都塞以“生产关系首要性(du primat des rapports de production/the primacy of relations of production)”④突出和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学说的反作用机制,重置并给予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新的动力学机制。与此同时,阿尔都塞还阐明了意识形态必然地关涉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再生产。意识形态在一定社会形态中的功能正是通过生产关系再生产的透视才得以清晰呈现的:正是通过生产关系及其再生产,意识形态包括文化、审美和文学意识形态,才能内在地关联于和作用于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方式乃至社会形态变革。本论文试图在阿尔都塞生产关系学说、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意识形态学说之中审视并讨论“生产关系首要论”所包含的对中国和对毛泽东相关理论文本的观察、理解、阐发与转化。

       阿尔都塞对生产关系及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强烈关注与西方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现实不无关联。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认为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工人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失败的产物,阿尔都塞所面对的正是法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麻木和无动于衷以及第五共和国总统的政治独裁⑤。基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的这种现实处境,阿尔都塞转而从生产关系之中去探求原因,将生产关系及其再生产而不再是生产力及其再生产作为他所处时代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阿尔都塞直接将“生产关系首要性”推崇为“绝对根本性的(absolument fondamentale/absolutely fundamental)”、对国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来说关键性的论点⑥。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脉络而言,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已经在其《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二卷中充分地讨论了生产力的再生产问题,因此他要充分讨论的则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问题,因为尽管马克思已经就生产关系及其再生产问题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指示(indications/pointers),但该问题仍是未被系统化的⑦,这也就是说,仍是“描述性的”和非理论性的。在新的历史情势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学说的这项紧迫的理论任务被阿尔都塞承担了起来。

       阿尔都塞在写于1968-1970年间的《论再生产》中所详细阐述的“生产关系首要性”是阿尔都塞对生产关系问题的长期关注以及他持续思考的一系列与生产关系相关的理论命题所必然演化出来的最强音。对生产关系(而非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而非生产力的再生产)的关注贯穿于阿尔都塞在1960年代的写作,在他的1970年代至1980年代的中后期写作之中亦有回响。在1963年发表的《关于唯物辩证法(论起源的不平衡)》中,阿尔都塞主张生产关系相对于生产力的独立性,强调生产关系不是生产力的纯粹现象而是生产力的存在条件⑧。在1965年发表的《读〈资本论〉》中,他强调“各种生产关系都有其自身的时间和历史”⑨,他还认为生产关系(而非生产力)对历史具有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将生产关系视为“历史的真正的舞台导演”⑩。在写作于1970年代中期的《给非哲学家的哲学》中,阿尔都塞仍提出了与他在写于1968-1970年间的《论再生产》中所详细阐述的“生产关系首要性”非常类似的观点,重申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强调的是在生产关系支配下的(under the domination of)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体(11)。在他的1970年代晚期到1980年代中期的写作特别是在《马克思及其局限性》一文中,他仍强调:“……他(马克思)赞成的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体的观念,以及相对于生产力而言的生产关系的首要性。”(12)从1960年代论著中强调生产关系的相对独立性,到1970年代至1980年代论著中强调是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支配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所构成的统一体,在上述两个阶段论点之间的关键性过渡环节,正是与中国、与毛泽东理论文本具有深刻关联的“生产关系首要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