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问题的教学,是学生在数学问题的发现过程、分析过程、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认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育人过程.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能够进一步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才是培养人、发展人的科学素质教育.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的教学往往缺乏问题意识,满足于大容量、快节奏的课堂讲授,以期取得短期的考试分数.殊不知这样的学生在高考的时候,面对熟悉的数学问题能做得熟练,但是因为缺乏问题意识,面临陌生情景就缺乏创新能力,我们的学生往往束手无策.本文中,通过几个案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期抛砖引玉. 片段1.在新授课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新授课中的定义、定理、公式不是一开始就存在于数学家的脑子里的.那些出现在我们教科书中的定义、定理、公式等都是数学家在漫长的认知实践过程中发现并证明的,其过程的艰辛和漫长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我们现在学习的基础上,在数学家们给我们数学结论的基础上,在问题意识的带领下,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来发现、探讨一些知识. 课题1:正弦定理. 问题1:如图1,小河两岸有A、B两点,在B点所在一侧选择C点,现测得BC长为50m,∠ABC=45°,∠ACB=30°,能由此确定A、B间的距离吗? 师: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生:由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两个条件就可以唯一确定一个直角三角形.上述这个问题其实是在一般的△ABC中,已知角B,C,边a,三角形是唯一确定的,求另一个边c的长. 师:说得好!对于本题,说说你的想法,你能给其他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生:在特殊的直角△ABC中,A,B,C,a,b,c六个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根据以往数学定理的学习,你又能给同学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生:特殊的情况推广到一般的时候并不一定都成立,要说明
在一般三角形中成立的话,一定需要证明,现在需要我们来证明,那应该怎样证明呢? 问题2:几何画板演示
在一般的三角形中也成立.你能给出严密的证明过程吗? 生:化归到直角三角形中来证明…… 师:数学中,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会有不止一种方法,
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 片段2.在一轮微专题课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轮复习的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基础知识的回顾和习题的讲解.以往的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由于学习过程缺乏问题意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导致效率不高,失去了本该有的效果,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无稽之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问题意识可以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进一步地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课题2:涉及多变量的恒成立问题. 引例:g((x)=ax-2lnx-a(a∈R,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任意x∈(1,e],不等式g(x)>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师:本题有哪些研究的方法?分别怎样研究呢? 生:一般地,恒成立问题的研究方法有:分参法,整体最值法,图象法,特殊零点法,化归为命题的否定等方法.注意:解答题不能用图象法研究. 变题:g(x)=ax-2lnx-a(a∈R,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存在x∈(1,e],不等式g(x)>0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师:本题又有哪些研究的方法?分别怎样研究呢? 生:一般地,存在性问题研究方法有:分参法、整体最值法、图象法、特殊零点法、化归为命题的否定等方法.解答题一般不用图象法研究. 问题1:从变量个数、变量类型、函数个数角度对不等式归纳推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独立思考,生生互相讨论,师生交流. 生:变量从一个变成两个可以怎样研究呢?函数由一个变成多个可以怎样研究呢? 生:存在性变量和全称性变量混合在一起可以怎样研究呢? 师:请根据以上提出的问题,对题目进行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