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31(2009)0643108-06 在长期的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中,人们一直争论着文学与政治有没有关系,具有多大的关联性,这是否影响到了文学的本质特性。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主张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服务论”与主张文学应脱离政治的“审美论”,介于二者间的是折中,派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我在此不想细致评说各派观点的对与错,因为从不同立场出发,得出相应的观点,大都具有一定的立论基础,因而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他们都没有深入思考文学与政治关联时“政治”的内涵是什么这个基本的问题,继之,更没有深入思考文学与政治关联后身处文学之中的那个政治到底是什么这个更为根本的问题。这样一来,文学在与政治相关联时变成了政治家或人们口头上所言说的那个政治的依附物,文学当然失去了它的魅力。因此,我认为要重建文学与政治关联的有效性,认识这种关联给予文学的有利影响,就得重新检视文学想象政治时所具有的独特性,才能恢复文学与政治关联的活力,既解决“服务论”的如何服务问题,也解决“审美论”的存疑,还可以揭示“折中论”所未能进入的认识空间。 一 要认清文学中的政治是什么,首先要认清政治是什么。一般认为政治是与道德、法律、权力之争、公共管理、政府的政策及其执行相关的诸种活动。有学者将政治的实质与含义归纳为这样几点: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活动是科学也是艺术,并将政治定义为:“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1]这种解释集中体现了政治作为国家政权的特性,因而将政治描绘成一种阶级间的利益关系;这样的政治也是斗争的政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受不同利益欲望的驱使,会加入某一种政治派别为自己的利益奋斗。将政治等同于权力与利益的追逐,恐怕是这种界定给予人们的一种主要印象。 也许正是在这样的理解下,政治被人们视为一种利益争夺,再加上现实政治活动本身充满诡异,与各派利益相关联,所以,人们将政治阴暗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与认识定势。据说小布什当选连任时,美国有这样一幅漫画:布什家族中的成员围成一圈,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抵挡一切外来的窥视,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曾经进行过的利益交换与撒谎等不可告人的东西不被曝光。这意味着是政治就得撒谎、掩盖。如果真的如此,全世界那么多人参与政治活动,其实也就只是争权夺利。这不仅说明政治是非正义的,同时,也说明人本身就是非正义的。这样的看法可能简单与粗糙了。政治本是人类的创造,当然具有被创造出来的理由及存在根据。 法国学者菲利普·布侯(Philippe Braud)指出:“政治并不值得人们过分地推崇,但也不必认为是可耻的事。人们对政治的美化或诽谤,仰慕或厌恶,便是验证了政治的基本社会功能——就是用来制造一些‘幻想’,并以讨论、沟通来缓和及解决冲突。”[2](P147)这一观点有两点值得重视:其一,对于政治的功能,不能只作出简单的对或错的绝对结论,政治是复杂的,人类需要它。其二,政治的作用与人类的需要幻想有关,这不是仅仅着眼于政治的利益分配与权力争夺来立论,而是说,除了这些实际功利需要外,政治还为人类提供幻想。关于政治的理解,不能只限于政治的利益层面,而应当深入到政治的精神层面。 就政治内涵的逻辑展开来看,政治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是最高层,政治指的是政治理念,即政治的一切其他活动所可能包含的那个精神的东西。颇像原子核,一切其他的原子围绕着它在运转,一旦不存在这个原子核,其他的原子也就停止运转而消散了。第二个是中间层,政治指的是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的各项制度设定,如政党制度、议会制度、新闻出版制度等。第三个是最低层,即通常所说的方针政策及其执行,它是对政治制度的具体落实,完成政治制度交给的各项具体任务。我认为这构成了政治的三层内涵,从最高的抽象的政治理念到一般性的中间层面的政治制度,再到最低的具体的方针政策,它们各相关联,却又因为层层转化,因而所包含的意义也就并不完全相同。 我认为,针对政治认知上的悲观主义思想情绪,应当为政治寻找美好。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人之所以需要政治,是因为怀抱着理想在寻找一个美好的生活。这个美好的生活理想既可以出现在宗教领域,也可以出现在哲学领域、文学领域,还可以出现在政治领域。一种政治,往往就是一种关于人类美好生活的设计与实践。即使其中包含了诸多利益的争夺,它仍然是“一个相当令人满意的社会制度”[2](P21)的神话般描述。但由于政治内涵的复杂性,这种关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也是一种复杂的存在。如果从利益均等的角度看,政治所包含的政治理念、政治制度与方针政策,则体现了如下的区别:政治理念层面往往表述的是全民利益,如均平富、等贵贱、人人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等等,至少也是表达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政治理念层面的利益,是最为诱人的利益,与人人相关。政治制度的制定,仍然力图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可规定不同阶层的议会代表人数、有针对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设定不同的教育制度等等,已经使得普遍利益受到制度制定的影响,不再具有绝对的普遍性。到了政策层面,受到区域、阶层、社会关系诸种因素的影响,普遍性利益再次受损,突出一部分人的利益而忽略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已经公开化。因此,尽管政策制定者强调要加以弥补,但最初的利益受损,已经对日后的利益享受带来永难弥补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