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前现代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春时 海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原文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1997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按照现行的中国文学史分期,1840年鸦片战争为中国近代文学史开端,而1919年五四运动则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开端。这种文学史分期是与中国历史的近现代分期相一致的。这种文学史分期预设了这样一个前提,即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学已经获得了现代性。因此,这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史分期问题,而且也是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基本性质的一种判断。对于这个问题,我与宋剑华先生曾经著文《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①]加以探讨,并由此引发了一场争论。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基本理论问题,前文未及充分展开;尤其是袭用了传统的近代与现代概念,得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是近代文学的结论,而实质上这是一个前现代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展开,以期深化这场讨论。

      首先,对现行的近代与现代划分本身作一番追本溯源的考察。西方没有近代和现代之分,在英文中近代与现代是一个词modern,它指文艺复兴以来的历史阶段,只是受苏联历史观的影响,翻译成中文时往往根据年代远近分别译作近代或现代。近代与现代之分始于苏联,后推广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一方面按照西方历史分期,把文艺复兴以来的历史称作Новое Время(新时代),中文译作近代,同时又把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的历史划出来,称作НовейщееВремя(最新时代),中文译作现代。苏联认为,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因而НовейщееВремя即现代是比НовеоеВремя即近代(资本主义时代)更高的历史发展阶段。可见近代与现代划分是依据一种意识形态标准,而不是依据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尤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因而并不适用于社会历史划分,更不适用于文学史划分。而且,这种历史分期并未获得世界公认,现在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采用这种历史分期。中国追随苏联,以1919年五四运动作为近现代分界点,依然依据意识形态标准,即认为五四运动作为十月革命的反响,传播了马列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和组织条件。这种历史分期也应用于文学史,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被称作中国近代文学史,而五四运动以后被称作中国现代文学史。

      现行的文学史分期,其不合理性是明显的。首先,出现了近代文学史太短的问题。从1840年到1919年,近代文学史仅有不足80年,作为由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过渡的历史阶段,未免过于短暂了。欧洲近代文学史自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长达四五百年。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欧洲近代文学史产生了众多文学大师、经典作品和思潮流派,因而完全可以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鼎足而立。而中国的近代文学史则形同虚设,很少文学实绩,没有出现足可称道的文学大师、经典作品,也没有产生重要的思潮流派,根本不能与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相比肩,也难以与五四以后的“现代文学”并立,不能作为独立的文学史阶段而存在。总之,近代与现代中国文学史的划分不仅没有科学依据,也没有实际意义,它只是迎合苏联历史观的产物。

      现行文学史分期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它预设了五四以后文学的现代性,掩盖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前现代性,从而排除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问题。按照苏联历史分期的意识形态标准,只有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现代史,而未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仍处于近代。对于文学史而言只有社会主义文学才具有现代性,而同时代其他文学则只能看作是腐朽没落文化,还没有资格进入“现代”(最新时代),这显然是荒谬的,不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实际。在苏联历史观影响下,中国文学史对五四以后出现的现代主义流派给以否定性评价,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遭到贬低和抹煞。同时,对于国外现代主义也予以排斥,国内当代文学中出现的现代主义倾向也被剥夺了合法性。因此,可以说苏联的历史观歪曲了中国文学史,也造成了中国文学长期封闭落后状态。

      文学史分期的意识形态屏障使中国文学孤立于世界文学体系之外,与世界文学脱节,并且远远落后于世界文学的发展。这种历史教训我们必须深深记取。现在,我们必须抛弃文学史分期的意识形态标准,科学地确定20世纪中国文学的性质,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扫清障碍。

      现行的近代与现代分期虽然源于苏联的意识形态标准,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个分期标准在实践中已经被悄悄地修正了,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发展水平的区分,因而又具有了某种合理性。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具体分析,而不能一笔抹煞。实际上,现在国内史学界和整个理论界已经把现代概念与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论断联系起来,认为20世纪或一次大战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近代)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现代),这种分期与以十月革命为界的分期大体相合,但其内容已经根本不同,它不是把意识形态(革命)而是把社会(主要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水平作为划分标准,从而现代史不仅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且适用于整个世界。

      如果依据这种修正了的近代与现代划分标准,现行中国文学史分期也不合理,20世纪中国文学也不属于现代史,而只能属于近代史。中国社会在20世纪前半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通行的说法,科学的说法应当是半封建半官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落后,工业化还刚刚起步,资本主义只有初步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在广大农村仍处于支配地位,还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这一时期显然还处于前现代阶段,或者说是近代史。20世纪下半叶,也仍然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而且市场经济被取消,中国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市场经济刚刚建立,还没有成熟、完善,现代化步伐也刚刚迈出,距离现代社会还有很长的路程。也就是说,按照近代与现代划分标准,中国还没有走出近代,进入现代。在这种社会发展阶段,文学也不可能是现代性质的,而只能是近代性质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只能是近代史而不是现代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