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无不欢欣鼓舞,大家决心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报告,进一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以求做好工作,为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而努力。 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在邓小平文艺理论的指引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绩。九十年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文艺的各个领域又取得了新的成就。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他还说:为此“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实际上阐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也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跨世纪的繁荣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 我国文艺发展的历史表明,方向问题是文艺发展中具有头等意义的问题。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文艺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并从理论上阐明了这个问题。但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个方向前进,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进一步武装我们的头脑。 把人民的解放作为出发点,主张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原则观点。社会主义旨在为人民摆脱剥削与压迫、实现共同富裕和幸福。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既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观点,也规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的性质和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并且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外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潮、包括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潮都必然会渗透进来。这种情况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保证文学艺术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便非常重要。 我国是在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因此,我们的建设就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样才能在各方面赶上发达国家并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此,就要把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学到手,而决不能故步自封。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如此。不学习、不借鉴、不吸取是不对的。但学习、借鉴和吸取,目的都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并力求民族化大众化。无批判地全部模仿和移植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文艺思潮,包括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并不符合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的要求。诚然,人民的审美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的文艺在题材、主题、形式、风格方面也应是丰富多彩的。但第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在思想内容方面应当充分反映和表现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而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而决不应张扬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第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在形式、风格方面也应当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要创造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而不应完全模仿和抄袭舶来品。 为了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我们还要全面而深入地把握文艺的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时代文艺的特殊规律。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成果。”(《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的祝词》)可见,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文艺的规律对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是何等重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毛泽东同志曾为揭示文艺规律作出卓越的贡献。除了阐明新时代的文艺与人民的密切关系外,毛泽东同志还指出,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说:文艺和生活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就是文艺的一条重要的规律。马克思曾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文学艺术的创造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是人类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的一个方面。从意识与存在的关系来说,文艺作为人的精神意识,自然是第二性的。从反映论的观点,我们应该承认文艺归根结底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但从实践论的观点,文艺创作又是人作为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文艺并不等同于社会现实生活本身。毛泽东同志关于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论断,正是建立在能动的反映论的基础上的。 毛泽东同志还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把它看做是繁荣文艺和发展学术的正确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深刻地反映了文艺发展的辩证规律的。社会主义时代的文艺由于它所处的内外历史条件,必然会有多种多样的思想和艺术走向。人们固然追求创作优秀的作品,但也很难避免会有粗糙的乃至对社会有害的作品产生。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让它们相互竞争、相互批评。要相信真的、善的、美的东西终归能够战胜和淘汰假的、恶的、丑的东西。因而,把双百方针看做是自由化的方针,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对假恶丑的东西进行批评;或抵制双百方针,主张采用简单的行政手段,对创作进行强制干预,显然都是违背文艺规律的。 文艺创作是种复杂的充满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作家能够写什么和怎样写,取决于主客观的许多具体条件。所以,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同时,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己认识生活、分析生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的祝词》)。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指示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文艺为什么人和怎样为的思想,同样也深切地揭示了文艺的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文艺的规律。九十年代江泽民同志提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主张。他不仅指出:“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而且指出,“反映主旋律的精神产品不仅思想内容要健康向上,艺术表现也应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精益求精,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文化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同样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规律的科学认识。事实上每个时代的文艺都有它的主旋律。文艺作为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而且是恩格斯所说的“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不但受到一定经济基础的制约,还必然要受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美学等意识形态的制约。在不同社会形态中,文学艺术所表现的主导精神,总与该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相一致。这是已为人类文学艺术史所证明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