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学派的文学批评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岳川 1956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原文出处:
文艺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勾画了日内瓦学派文学批评的基本面貌,指出作为现象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实践者,日内瓦批评家是将现象学的观念和方法成功地运用于文学批评的典范。文章还对该学派的理论特征及得失作了概括和分析。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1999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现象学文学批评,即将现象学的哲学理论运用于美学和文学批评之中的实践活动。这一派理论集中体现在“日内瓦学派”的现象学家的文学实践中。

      大致说来,凡是源于胡塞尔现象学观念的文学理论或文学批评都可以广义地称之为现象学的文学批评。当然,真正将现象学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并全面直接运用现象学理论于文学批评实践的当推“日内瓦学派”。然而,这一流派的研究在我国文论界尚是一个薄弱环节,亟需认真地展开。

      一、理论与实践

      日内瓦学派大多数成员都曾在日内瓦大学执教,其文学研究方法也大致相同。日内瓦学派批评家又被称或自称为生成批评家(genetic cr-itics)、主题批评家(thematic critics)、意识批评家(critics of c-onsciousness)等。一般而言,日内瓦学派是一个杂色纷呈的学派,其在哲学和文学的传统上大致受卢梭的浪漫主义、狄尔泰的历史主义解释学以及胡塞尔、海德格尔尤其是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方法的影响,而成为具有相近的哲学思想、相近的文学观念和相近的现象学批评方法的一个著名批评流派。

      受浪漫主义精神的影响,日内瓦学派强调,对作品的阅读是一种心灵进入另一种心灵的叠合,是读者的体验与作者的体验的“再体验”。因此,这一文学批评流派强调浓郁而浪漫的心灵亲合因素。

      受狄尔泰的历史主义解释学的影响,日内瓦学派强调对本质的研究,即一种反形而上学的逻辑推理的研究,重视对文本的细读和作出新的阐释。批评家努力追寻作家深层的生命意识和内在的文化意蕴,将其作为生命体验和审美意识的根源,并通过自己的批评语言深入作家所创造的世界、人物、情节、结构中去,批评家的精神与作家的精神历程相遇合,使阅读之维上升为文学的一种主线,打破了作家和作品的单一模式。作家、作品、读者、批评成为一个综合的整体结构。

      受胡塞尔、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现象学的影响,日内瓦学派强调文学作品是人的意识的一种集中表现形式,文学批评是通过对这种人的意识的“现象学还原”而达到一种“本质直观”,并在这种意识批评中获得还原之后的“纯粹意识”(注:Cf.Edmund Husserl,The Idea of Phenomenology,trans.by William P.Alstonand George Nakhnikian,The Hague:Martinus Nijhoff,1964.)。

      在日内瓦学派看来,意识不是被反映的东西,相反,意识总是与意识的对象、意识的客体紧密相关。因此,在批评中主体和客体不能截然二分,而是一种主客体合一交融的存在。人在面对他的对象时,就面对了自身,人在面对了他人的世界时,也就面对了他人的意识。在这种主客体合一的现象学本质直观中,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精神历险”,获得了这种精神历险的完成和完美的传达。这种精神历险传达出的正是作家隐藏于作品中的意识和无意识,正是“意识批评”使生命意识与无意识得以显露和呈现出来。

      说到底,文学作品是作者的精神意识的还原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根本性把握,在这个意义上,批评就是通过文学媒介的层层揭示而去彰显这种经验的意识模式,以及这种经验意识模式中所深藏的人类母题和艺术意象的网络。批评家在重新阐释人的意识模式的同时,掌握了作家把握世界和言说世界的方式,并通过作家与世界的这种现象学关系,揭示出人与物、心灵与作品的最为内在的现实意识模式。

      梅洛—庞蒂认为主客体是相互蕴含且不可截然分开的,从而将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推进了一大步,将其彻底还原为一元论的认识论,超越了主客体二元对立。同时,梅洛—庞蒂又在语言学领域为日内瓦学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他将语言看作“意向性活动”,语言在意向性活动中是一种“姿态活动”(gestural),它不是意义的符号,而是一种意义的象征(注:Cf.Maurice Merleau-Ponty,Phenomenologyof Perception,Evanston,Ill.: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1962;Sense and Non-Sense,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1964.)。也就是说,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在人的总体生命中有着同样重要的功能,人们不能抛弃语言结构而到他处去寻找意义,而只能在语言结构所表现的“姿态意象”中去寻求意义,所以作为意义体现的语言结构是姿态性的表达的。语言结构必须理解为说话者的表达,语言是主客体活动的结晶,也是主客体活动得到进一步阐释的中介。语言结构的内在意义是文学表达真实本质的依据,语言在不同层次上统一为一个整体的意义,并通过其意义的层层揭示,显示出言说者的整体经验。

      梅洛—庞蒂关于“沉默”的思想直接影响着日内瓦学派。思维即沉默的内在语言,沉默的思想并不比语言优先,却存在于语言之中,并与语言相伴而生。语言及其沉默都是一种意向性存在物,都是一种姿态,它表达了作者所言说的字面意、字内意和未曾言说的象征意。正是这层象征意,使得文学解释学现象成为一个永远阐释不尽的本体结构。

      日内瓦学派受到了浪漫主义、历史主义解释学、现象学的影响,这使得它既注视浪漫的心灵的重叠,又重视历史的阐释和再体验,同时还重视本质的还原和对语言结构的本体论意义揭示。这样,现象学批评就成为对文学作品和作家意识的参与,它要求排除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的偏见,本真地投入作品的世界中,再次体验和思考别人已经体验过的经验和观念。批评就成为关于文学、意识、历史的再度体验和重新意识。作为一种“第二体验”对于“原生体验”即对于作品、作者的体验进行再度体验的契机,并通过这个契机,使建立在作家作品基础上的批评成为表达世界和人生的全新感受,以及把握意识的新创作和新阐释的重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