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九六二年,又是我国政治上大起大落的一年。 一月二十六日到二月六日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我们党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代表七千多人,被称为“七千人大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讲话中反复讲了民主集中制问题。一再讲要发扬民主。他批评不讲民主的人“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有点像项羽。”“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他提出“不怕公开的反对派”(在此前后他还讲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我想这就是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思想的发展)。他还诚恳地检讨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他提出给大家一两天时间“出气”。被称之为“晚上看戏(晚会),白天出气。”毛的这篇讲话,当时即印发全党学习。在“文革”后编印的《毛泽东著作选读》时编者删去了六个问题中三、五两个问题。“第三点,我们应该联合哪些阶级?压迫哪些阶级,这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第五点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其实这两点对我国当时和后来政治形势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也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材料。 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都作了实事求是地重要的讲话。 为了配合兼听则明的发扬民主的精神,包之静根据陆定一的意见,让中华书局赶印《魏征传》,根据新旧唐书中的魏征传记,除重印原文外并附有白话译文和详细注释。有些戏剧作者创作改编了《唐太宗》、《洛阳宫》、《唐皇纳谏》等剧本。魏征差一点像他的晚辈况钟、海瑞那样红火一阵,只因形势变化太快还未来得及充分表演。“文革”时看到有的材料中提到:“当时担任华东局第一书记的柯庆施同志,针对上海刮起‘魏征精神’的妖风,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大喊大叫要提倡‘魏征精神’,那么你们指的唐太宗是谁?”柯老曾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害,当时我毫无所知。难怪后来“一针见血”地指出《海瑞罢官》问题的是柯老麾下的干将。 林彪作了“高调”讲话。他说所以造成当前的困难“恰恰是由于我们有许多事情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而造成的。如果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如果听毛主席的话,那么,困难会小得多,弯路会弯得小一些。”“凡是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尊重,受到干扰时,就会出毛病。”他这个讲话得到毛泽东的充分肯定。毛在给田家英、罗瑞卿的信中说:“是一篇很好、很有分量的文章,看了很高兴。”在“文革”中作为林彪一贯“高举”的例证,到处宣扬。“九一三”以后,揭发林彪时,查出他的讲话提纲。据说,他为了准备这个讲话让人起草了多次,他都不满意。最后亲自写了提纲。在提纲旁还批了一些注意事项。如:“要注意大人物的反应。”“讲话时要看着对你讲话有兴趣的人。”他笔记中还有一句“明知不是伴,情急也相随”。 在“七千人大会”的精神鼓舞下,当年春天,在北京、广州,一北一南同时召开了两个文艺会议。一是从二月到四月在京召开的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的理论会议;一是从三月二日到二十六日在广州召开的话剧、歌剧、儿童剧座谈会。这两个会议都是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指导下召开的。 文艺理论会议前由中宣部向中央书记处写了关于纪念《讲话》向中央的报告。提出纪念重点,具体安排。中央批准后,林默涵于二月二日召集各有关方面负责人研究。到会的有刘芝明、阳翰笙、周巍峙(他系统地介绍纪念会前后的演出活动)、刘白羽、袁水拍、李伟(总政文化部负责人)、华君武、韦明、李超等。大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林作了具体安排。 理论会议,又在“新侨”召开,于二月十一日开始。历时两个多月,是一次时间不短的学术研讨会,用现在的话说是理论笔会。长住新侨的理论家有:陈荒煤、刘白羽、张光年、何其芳、王子野、唐韬、蔡仪、毛星、孔罗荪、叶以群、胡采、陈冰夷、陈笑雨、侯金镜、王朝闻、周钢鸣、袁水拍、李希凡、王燎荧等。与此同时文化部、影协等单位在翠明庄召开同样性质的会议。与会者有夏衍、陈荒煤、瞿白音、袁文殊、程季华等。瞿白音著名的论文《创新独白》就在这里写的。 会议的主题是:一是研究当前的文艺现状和理论问题;二是起草纪念《讲话》的社论(由袁水拍、陈笑雨、李希凡和我);三、各自写出纪念《讲话》的文章,并参加社论的讨论。 会议期间(二月十七日),周恩来、陈毅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了这次会议的部分代表和正在筹备在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的负责人和部分艺术家。周总理的讲话是:一、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二、党如何领导戏剧电影工作;三、时代精神;四、典型人物(他针对当时关于典型人物是不是阶级的代表人物的讨论,指出,不能说典型人物就一定是阶级的、时代的代表人物);五、关于写人民内部矛盾;六、生活真实、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七、党的领导。他批判了当时一些简单化的理论观点和作法。他讲话时又提到文艺工作两条腿走路的问题。他说:“一九五九年五月三日,我在紫光阁讲了一次话,谈了文艺工作两条腿走路的十个问题。今天讲话和那次有点变化了。那次我也是被戴了帽子的。有些党委就不准传达我的讲话。” 陈毅的讲话是:一、创作问题。他说创作中千篇一律的现象太严重。有些框框。他说:《红缨歌》、《洪湖赤卫队》、《冬梅》有些雷同。二、批评问题。他说,现在一批评就让人抬不起头来。三、关于典型人物、英雄人物问题。他说:典型人物不等于都是英雄人物。英雄人物也不是没有缺点,不能不让英雄人物也有动摇、寂寞。毛主席有时还有寂寞之感呢。《洞箫横吹》(海默编剧)这样的影片为什么也禁映。我和先念同志看了都觉得不错。说调子低沉,低沉点有什么关系!四、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问题。他说:作家要了解生活,了解历史。不然写不好。如《红缨歌》中的革命者和机会主义者都不像。《春雷》我看不怎么好,苏发努冯看了还觉得不错。大概他是外国人不了解中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