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对教学设计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学设计理念的发展与完善同心理理论的发展及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媒体技术的发展甚至社会历史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各种相关因素之间又存在着一种流动的交互关系,它们共同推动着教学设计的阶段性发展。[1]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其目标实现所采用的方法与学习者的身心特点、学习目标设定、学习任务分析、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过程推进、学习评价改良等心理学所研究的内容息息相关。教学设计的发展与心理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心理学是理论导向,教学设计是实践导向;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过程的内部机制,教学设计则研究如何实现和调整学习过程。按照心理学发展历程可将教学设计演变进程分为四个阶段:前心理化阶段、行为主义阶段、认知主义阶段、建构主义阶段。本文按照此线索探索教学设计的演变过程,并在每个阶段重点分析教学设计理念的核心,以确定心理学理论及其发展对教学设计的支撑和选择作用。 一、以经验为中心:前心理化阶段 教学设计心理化仅有百余年历史,但有关教学组织、教学设计的论述可追溯至17世纪以前甚至古希腊罗马时期。 (一)零散教学设计阶段 17世纪以前的哲学家、教育家把人的心理看作灵魂的功能或官能,提出了官能心理学,也曾阐发与教学设计有关的观点。[2]关于教学的前提条件,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学习者追求知识的愿望、热情和兴趣先于知识的传递;关于教学的方法,苏格拉底强调问答法,柏拉图提倡“寓学习于游戏”,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践必须先于理论。[3]此阶段,教学设计理念是各哲学家、教育家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而来的,是零散、不成系统的,尚未以科学方法为基础。 (二)自然主义教学设计阶段 17世纪文艺复兴以后,自然主义教育运动对教学设计与心理学的结合起到了推动作用。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夸美纽斯、卢梭等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要适应自然,而“自然”主要是指儿童的自然禀赋及其发展的自然过程,其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和个性上的差异和发展。随后,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要把教学过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他认为,教学任务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4]。但他并未提出具体、可实施的心理学方法。赫尔巴特超越裴斯泰洛齐,提出“四段教学法”,首次以心理学为基础确定实现教育目标的方法和手段,这是心理学在教学设计方面的突破。但赫尔巴特没有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变化曲折的,教学设计不能按照既定的顺序实施教学指导。此阶段,教学设计理念开始与心理学相结合,但心理学理念多是思辨及经验主义的,对学习者的自然禀赋、学习过程等缺乏科学论证。 (三)前科学教学设计阶段 19世纪末,以实验方法为标志的科学心理学诞生,一些心理学家试图把心理科学运用于实际教育情境中。1910年,杜威提出,建立一种能够把心理学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特殊的“连接科学”[5],即教学设计。桑代克则将动物实验研究和进化论思想相结合,发展了机能主义心理学,建立起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为科学规划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6]此阶段,以实验方法为基础的心理理论产生,也为教学设计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科学的心理化教学设计并未产生。 二、以教为中心:行为主义阶段 行为主义是机能主义的极端形式,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行为主义放弃了机能主义中的一切心理因素,以客观的方法研究可观察测量的行为。在方法论上,标志着近代心理学史上划时代的转变。1920年,克劳斯特朗出版《向教师介绍心理学》,首次以行为主义的观点阐述教育心理学与教学过程,这是教学设计的行为主义阶段的开端。[7]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动物实验推演出: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把教师的教置于教学设计的中心地位,教师的教是刺激,学习者的学则是被动地接受刺激和反应。行为主义教学设计认为,可以通过行为目标来评估和监控学习者学习的结果。 (一)可操作化的行为主义目标 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注重学习者外显行为的改变,行为改变的标准之一是学习者达到最初的行为教学目标。识别和确立行为教学目标,成为行为主义教学设计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心理学家开始着手教学目标的研究,由此推动了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的发展。泰勒被认为是行为目标运动的鼻祖。1949年,他提出应根据所确立目标来确定所学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源于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现实生活的研究,以及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8]据此建立的目标需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学生需要养成的行为,二是养成的行为所能运用的生活领域。这就使学习的行为目标有了具体的指向性。1956年,布鲁姆及其同事将泰勒的养成行为目标细划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类,其中的每一类目标又由低到高进行了层级划分。他们认为,教学目标的陈述可以根据所期望的学习者的行为来确定。[9]梅格则认为,教学目标的陈述须包含行为出现的条件(刺激)及符合要求的行为标准。[10]以上心理学家都赞同,评价的设计应当根据每一种期待的学习者行为是否达成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