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18)08-0043-07 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需要克服表层教学的局限性。完整、忠诚、深刻地表达课程知识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学习,促进课程知识在学生精神世界中的发育,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条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关注课程知识的本质属性及其教学表达的问题。 一、知识的发展本质:“种子”和“镜子” 关于知识的本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即美德”这一经典命题,且其逆命题“美德即知识”也是成立的。“知识即美德”并非是指知识的内容本身就是美德,“即”不是等于,而是指知识变成人的美德素养的“可能”和“过程”。一切有价值的知识都孕育并实现美德素养的可能,是精神的种子。在学生的未来的可能生活和现实生活中,这些知识都是有待发育的精神种子,是学生理解世界和自我的一面镜子。 (一)知识作为精神种子 对学生的成长而言,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其实是一粒有待发育的“精神种子”。知识是一粒思想的种子、智慧的种子、美德的种子。知识是关于“科学世界”的,但更是关于“生活世界”的。知识作为人类认识的成果,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关于“物—我”“你—我”“我—我”关系的,知识内在地包含着人建立并处理社会关系的德性智慧。知识学习的重要目的,一方面在于基于认知与理解“公共知识”,分享人类认识世界的文化和思想遗产;另一方面在于通过公共知识的转化,建立个人知识。个人知识其实是个体认识世界的方式。对公共知识的占有是通过知识获得生长社会性品质的过程,而个人知识的形成过程则是人的个性化成长的必经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根本上说是知识作为“精神种子”发育成为个体的思想、智慧和美德的过程。 知识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通过前人的认识成果来认识世界,更是反求诸己,检视并回应自我,倾听自我内心的声音,关照自我内心世界,建立处世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过程。以知识为话题和中介的师生对话与交往、理解和探究、体验和反思,其实是知识作为“精神种子”在学生身上展开精神发育过程的土壤。“学习者中心”的课程和教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从对知识的关注转到对知识的精神发育的关注,个体的学习史是个体的精神发育史。 挖掘知识所凝结的思想要素、智慧成分和德性涵养,通过转化促进知识的精神发育,是当下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基础。但应试主义取向的教学有太多的短视和功利,太多的囫囵吞枣和食而不化,太多的浅尝辄止和“速效”课堂,必定消解课程教学的教育涵养。前人创造的知识给我们展示的是世界的理性模样,一切公共知识即所谓“关于世界的知识”,通过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并发现世界的奥秘。但教学所关心的是学生内在的变化和发展,是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和个性的发育和发展。因而把前人创造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其实仅仅是教育的起点,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需要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进入世界,获得“进入世界的知识”。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公共知识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可能世界”,还需要引起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发展,并作为主体进入一个“现实世界”。从此意义上说,知识是有待发育的精神种子。 知识作为精神的种子,其本质是思想的种子、思维的种子、德性的种子,具体的课程知识所凝结的是学科思想、学科思维和价值观念。所谓学科思想,是对学科事物或学科事物的某些方面或问题的概括性的、总结性的、综合性的、规律性的认识(看法、见解),是人们在对学科事物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整合和辩证等思维活动后的产物。学科思想常用于指涉及的问题带有战略性、达到一定境界,并且往往已经通过若干事实验证、为人们认可的理论认识体系。学科思想在各领域中对深化认识和改进实践,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价值和意义。可以说,数学学科发展史就是一部数学思想的发展史,是人类应用数学思想改进生产生活的实践史。数学知识的教学如果仅仅停留于对公式和定理的记忆与解题方法训练,而不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所隐含的数学思想,学生是难以把握事物的数学现象及其规律的。语文学科的基本思想是普遍的思想意识和为人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及文化思想。文以载道之“道”便是思想,是为学、为事、为人的基本态度和思想意识。语文学习如果不深入思想层面,其教学就永远只能停留在语言知识或文学知识的学习层面,更难以陶冶情操、启迪心灵。因此可以说,教学就是引起知识作为精神种子发育的全部艺术。从此意义上说,教学的本质是转化,是促进知识作为精神种子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过程。 (二)知识是学生理解世界和反思自我的一面镜子 知识教学不是仅仅让学生获得一大堆无意义的符号。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知识其实是一面镜子,是学生看待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学生应该能够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 知识不是故纸堆或历史档案馆中的一堆冷冰冰、硬邦邦的晦涩符号,而是凝结着人类智慧、道德与情感的智慧成果,是对后人拥有意义增值的启迪智慧、激荡情感、洗涤心灵的认识世界与人自身的成果,知识是有温度的。这温度便是知识对学习者在思想、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力、改变力、激发力。印度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曾经说过:真正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约会。而知识便是约会的通道。知识理解的最高境界不是把知识作为结果或作为工具去简单占有,而是通过知识理解与学习,获得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的体验,获得在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获得对美好世界和美好生活的憧憬。克服单一的知识训练,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理解,建立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态度,丰富对新知识的意义增值,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