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生态文学研究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佩玉,中国人民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872; 王建华,中国人民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872/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4 王佩玉,女,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生态文学、英美文学、英语教学研究。 王建华(通讯作者),男,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文学与翻译、生态语言学研究。

原文出处:
外国语文

内容提要:

文章以美国Web of Science SSCI收录的相关生态文学的文献、中国CNKI中收录的相关生态文学的核心以及CSSCI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对中外生态文学研究文献进行了初步对比和可视化图谱分析。文章通过对关键词、研究聚类、高被引作者及文献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直观呈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现近年来的核心课题和研究热点。文章可以帮助相关学者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发现前沿研究课题。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18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059.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414(2018)04-0016-07

       文人们为“危险的世界而写作”(Sheng,2009:1),生态文学的研究也因此在西方以至中国渐渐蓬勃兴起。笔者查阅WOS数据库(美国Web of Science)以及CNKI数据库(中国知网)有关中外生态文学研究的全部文献,发现迄今为止尚没有关于国内外生态文学研究全面统计分析的文献,生态文学研究还大多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探讨和个体的文本分析。本文将首次借助CiteSpace这一先进的Java应用程序,将科学统计学与文学研究相结合,对国内外生态文学的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科学考察,从而分析出生态文学的整体研究现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研究领域,更准确地分析和挖掘生态文学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本文将通过绘制科学知识图谱,以准确、直观的图像形象地展示上述内容。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借助的统计工具是CiteSpace①。“CiteSpace是美国陈超美教授团队研发的一种在科学文献中识别与可视化新趋势与新动态的Java应用程序,目前它已成为信息分析领域中影响力较大的信息可视化软件。”(肖明,2011:91)CiteSpace的独到之处在于它通过深度挖掘和分析科研文献的共被引数据,考察一个知识领域的基本情况,廓清其知识结构,探测其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加以呈现(Chen,2004:5303-5310)。

       本研究首先考察美国Web of Science②检索到的期刊论文,Web of Science数据库限制在核心合集,用以保证文献的质量,并限制文献类型为论文(article)和会议论文(proceedings paper),语言限制为英语,检索时间限制在1997-2017年,并限制研究方向为文学(literature)或文学理论批评(literary theory criticism),以排除明显不属于该领域的文献。WOS数据库以ecological literature(生态文学)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结果仅为36个。为有效扩大数据量,笔者再以ecological literature criticism(生态文学批评,检索结果5个)、ecological literature theory(生态文学理论,检索结果4个)、ecological criticism(生态批评,检索结果32个)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国外相关数据检索结果共计77条。数据最终更新时间为2017年9月8日。CNKI以同样方式进行主题检索,限制文献种类为期刊,并限制期刊来源为核心以及CSSCI。限定检索时间为1997-2017,检索词为生态文学,检索结果638条。数据最终更新时间同样为2017年9月8日。文献经人工排查,排除明显不属于该领域的文献③。

       2 发文量及时区对比

       以生态文学为主题检索词的检索结果为例,近20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数量按时间分布如图1所示:(深色曲线代表国内研究成果数量,浅色曲线代表国外研究成果数量。)收录在WOS核心合集数据库的国际期刊发文按地区分布如图2所示。从图1、图2可直观看出,国内发表的生态文学的研究文献在数量上甚至大大超过国外研究,尤其是2001年之后国内关于生态文学的研究大幅增加,到2011年达到顶峰。而国际上关于生态文学的相关研究,被收录在WOS核心合集数据库的英文文献相比中国国内的文献数量上却少很多。由此可见,生态文学在中国得到了较之国外更多的关注和更广泛深入的探讨。但从图2还可以直观看到,虽然国内研究数量众多,中国在国际期刊上的发文量却屈居第二,美国在国际期刊发文数量上居于世界首位。

      

      

       3 CiteSpace可视化图谱分析

       3.1国际研究统计分析

       为探测西方生态文学研究整体情况,我们对Web of Sciences搜索到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进行统计分析。我们设置CiteSpace的可视化图谱分析按一年为一个时间段来进行统计,也即设置时间切片(timeslicing)为1年。同时设置节点类型为短语和关键词,短语来源包括文献题目、摘要、关键词等。同时在短语类型中选择名词短语以及突现词。阈值(selection criteria)定为10%,意即选取在每一年中频次前10%的关键词或短语进行研究。最终绘制出图3(受国外文献数量及技术原因影响,有许多非常小的节点文字难于同时清楚显现)。在图3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盘根错节的复杂图景,这说明国外生态文学的研究呈现一个复杂且多彩的画面。其中图中的点或圈(也叫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越明显,反映该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越高。一个关键词在所在领域的研究文献中多次反复出现,则说明该关键词代表的研究内容是备受关注的重点。一些明显的圆圈内部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年轮,年轮对应关键词的出现时间,从里到外,年轮对应的时间由远及近。年轮的厚度代表在该时间切片内关键词出现的次数,数量越多,年轮越厚(Chen,2012:431-439)。节点间的连线代表共现关系。连线越粗,共现关系则越紧密。另外CiteSpace测量节点在网络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叫作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中介中心性反映一个关键词在图谱网络中作为媒介传播的能力。那些中介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在整个网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一个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越高,意味着它控制的关键词之间的信息流越多(Small,1986:97)。在CiteSpace彩色图谱中,中介中心性较高的节点被以紫色圆圈标识出来。也就是说那些紫色标识的节点代表研究热点。在图3中,节点并不足够明显清晰,说明国外生态文学研究还比较分散,学者们并没有集中在某些明显的聚类里。根据图3,我们得知国外研究被引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包括:ecocriticism、ecocriticism reader、ecology等词,如图中所示,此处不一一列出。国外研究按聚类划分为21个聚类,其中最主要的聚类是以生态批评为主题词的研究。图4是以生态批评为主题词的聚类分析知识图谱,在这个图谱中能够较为清楚地看到生态批评研究的高频被引关键词。图5展示的是国外生态文学研究的高频被引文献知识图谱。如图5所示,在共被引网络中,如果两篇文献被同一文献所引用,这两篇文献(或两个作者)之间就存在共被引关系,这种关系就体现为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线(Chen,2012:431-449)。图5中节点代表文献(被引频次越高,节点越大,显示的字体也越大)。从图5我们可以得知国外研究最受高度关注的作者和文献。这些作者及文献关键词依次是:Huggan,G(postcolonial ecocrit)、Huggan G(interventions-UK)、Heise UK(sense place sense),Nixon Ron(postcolonial studies、Garrard G(ecocriticism)、Nixon Rob(slow violence)、Buell L(writing endangered)、Moore JW(anthropocene capital)、Huggan G(Australia literature post colonialism)、Zapf H(Lit Kulturelle OKOLO)、Huggan G(Modern Fiction Studies)、Fill A(ecolinguistics)、Wright L(wilderness civilized)、Mukherjee Up(postcolonial environments)、Bennett J(vibrant matter politics)、Lewis Sl(Nature)、Lu S(Space Ecocriticism)。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