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18)05-0060-14 自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以来,其地位、属性、功能、价值、学科体系、研究方法、运行逻辑等颇受质疑,负面评价甚多。学科特性不明,与教育原理混同;学科体系混乱,与教育思想史难以区分;学科知识选取缺乏说明,随意性较大,有时仿佛为“大杂烩”;学科内部分歧众多,即使专业的教育哲学研究者也常是陈词滥调、流俗习见满布。与其他学科相比,教育哲学令人难堪,常常被称为“次等学科”(Subdiscipline)。“教育哲学像是哲学的一门寒酸的穷亲戚。”[1]在亚历山大·奥利森(A.Oleson)与约翰·沃斯(J.Voss)所编的《现代美国知识的分类组织(1860-1920)》一书中,甚至没有一条索引论及“教育哲学”,而“图书馆”竟占了一章。约瑟夫·皮柏(J.Pieper)编纂的《哲学学科》(Philosophische Disziplinen)包括了知识论、美学、伦理学,科技哲学、语言哲学、女性哲学等18个学科,却未包含教育哲学。[2]生活中,“教育哲学家”常常是一个尴尬的称谓:一是代表只发空论的人;二是人人皆可为教育哲学家,对教育发表议论,包括商人、政客、普通民众。那些在教育哲学研究中举足轻重的人往往被誉为“哲学家”“社会学家”“科学家”甚至“文学家”。凡此诸多现象,教育哲学学科认同状况可见一斑。本文总结教育哲学学科认同危机之主要表现,梳理其发展历史与诸种面相以探究根源,依此寻绎教育哲学之自我启蒙。 一、学科认同:危机及其表现 学科认同是指对学科的性质、独特性、价值、构成和功能等的认可,是对学科同一性的认识,既包含对学科整体的认同,又涉及对学科各组成的认同。学科认同影响个人的学科归属感、学科意义和学科研究兴趣等。1974年布鲁斯·萨特尔(B.Suttle)首次提出教育哲学的“认同危机”,并认为教育哲学学科真正陷入了认同危机。[3]随之引发了教育哲学学科的自我反思、批判和检视。 (一)认同危机下的学科省思 1.当代美国教育哲学家的反思 凯伦·E.马洛尼(K.E.Maloney)考察了1942-1982年的美国教育哲学研究后指出,教育哲学存在认同危机:(1)教育实践者认为其脱离实际;(2)教育学研究者认为其只发表空论,建构先验的理论和宏大叙事,对于教育研究无可靠性;(3)哲学家认为其学术能力不足,只能发表粗浅的空论;(4)教育哲学研究者内部分裂与相互指责,互不往来;(5)教育哲学家故意凸显自己的理论,卖弄哲学,与同侪学者相互为轻等。[4] 1991年《教育理论》(Educational Theory)杂志在庆祝教育哲学会成立50周年之际曾出专刊,主题为“教育哲学学科属性和学科认同”,特邀教育哲学家如布勒斯(N.C.Burbules)、格林(M.Greene)、吉尔雷丽(J.Giarelli)、麦克米伦(C.Macmillan)、利奇(M.Leach)、贝克(C.Beck)、托泽(S.Tozer)等撰文。他们共同认为:(1)教育哲学学科认同与公信力(Disciplinary Identity and Credibility)仍有待进一步确立;(2)教育哲学学术社群之间缺乏交流,自我封闭现象严重;(3)教育哲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合作严重不足,与哲学之间缺乏交流;(4)教育哲学学科对实践关照不够等。 2.当代英国教育哲学家的批判 彼得斯(R.S.Peters)在检讨英国教育哲学学科时认为,教育哲学缺少高水平的研究;对教育实践问题的关注不足。此即造成了教育哲学研究高不成低不就,学科认同不高。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建院50周年时,赫斯特(P.H.Hirst)和库柏(D.E.Cooper)皆认为教育哲学在20世纪80年代后式微,未对教育实践发挥理性指引功效,且未建立起广阔的教育哲学文化。[5]事实上,蒂布尔(J.W.Tibble)对教育哲学学科发展问题的反思可追溯到1966年,他认为教育哲学这门学科存在很大危机:既没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范式,研究随意或飘忽不定(Amorphous);又常常模棱两可(Ambiguous)。[6]最近,沃瑟姆(S.Wortham)在评论西格尔(H.Siegel)于2009年主编的《牛津教育哲学手册》时指出,教育哲学学科的认同极为混乱,应用哲学和思辨哲学、学院哲学与大众导向严重分歧。[7]威尔逊(J.Wilson)等人还认为教育哲学学科难以与其他哲学科目并列,尚未登科学之堂奥。[8] 3.当代欧陆教育哲学家的检讨 2011年《欧洲教育研究杂志》(Europe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发专刊讨论教育哲学研究式微和学科认同问题,邀请了德国、法国、瑞士、比利时等欧陆教育哲学家撰文。主题包括:(1)教育哲学学科在变迁的教育世界中扮演什么角色?(2)教育哲学学科对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有何贡献?(3)教育哲学学术社群如何能够引起社会对教育哲学的关注?他们皆对教育哲学学科的前景忧心忡忡,认为教育哲学在讲求实证、自然科学文化的现代教育社会中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有被弃置的危机。主要观点有:(1)教育哲学研究流于空泛,脱离社会实际问题[9];(2)学术社群自我封闭,相互疏远,自说自话[10];(3)面对科学主义的冲击,东施效颦,丧失人文传统和特性[11];(4)缺乏批判力,放弃了思辨,为追求经费而丧失学科立场[12];(5)缺乏高层次的反思性知识体系(Reflection Knowledge System),无法发展出规范性与批判性的思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