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术语“ekphrasis”源自希腊语“
”[ek]和“
”[phrasis],译为“充分讲述”或“说出”,《牛津古典词典》指出该词最早使用于公元三世纪之前,并且直到1715年该书才将“ekphrasis”定义为英文词汇。1983年“ekphrasis”一词被收入于美国现代语言学会国际文献目录。①对于“ekphrasis”一词的中文翻译有很多,例如艺格敷词、读画诗、绘画诗、造型描述、语图叙事、图像叙事、语像叙事等等,分别使用于美术史和文艺批评等领域。范景中先生将该词译作艺格敷词,既符合该词在古典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又契合中文中的相对概念,本文即采用这个译法。从古典时期出现修辞学,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重建修辞学传统,艺格敷词作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内涵和功用一直不断发生着变化,这即是本文所研究的内容。 古希腊修辞学兴于西西里,源于公元前472年在阿克剌伽[Acragas],以及公元前466年在叙拉古[Syracuse]所建立的民主制度,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智者们[sophists]探讨的自由氛围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希腊普及的政府制度让公众大规模地参与到法庭进程之中,人们对政策进行讨论,通过选举或抽签来任用官员。这样的体系使人们急需掌握智者所传授的技能,即为各种场合量身定做的修辞技巧,如在法庭中一方被人起诉或起诉他人,或是在议会大厅和集会场所演讲,或是希望自己能够评价别人的演说。②但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当如此多的公民参与到政治进程中,讨论公共事务,而不是处于寡头政治或专制暴政之下时,人们才能够对某些原本不那么吸引人的议题产生兴趣。当然,智者的问题和兴趣所向也可以在非民主的制度中产生,但民主制度有着其独有的诉讼制度、颂扬赞词传统,以及遍布城邦内的政治煽动家和广泛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这些因素共同为智者们营造了最为理想的自由氛围。 最早精于此道的人是叙拉古的科拉克斯[Corax]和提西亚斯[Tisias]。那时候的叙拉古是古典时期最伟大的民主城邦之一。公元前466年暴君特扰叙布洛斯[Thrasyboulus]的统治被推翻后,叙拉古人民在伯罗奔尼萨半岛战争[Peloponnesian War]期间建立了民主制度,并希望以此来完善城邦,进而对抗雅典人。这一制度很快展现出成功的态势,虽然战争之后几年,叙拉古又陷入到骚乱之中,并很快被另一位僭主狄俄尼索斯一世[Dionysius I]吞并,但正是这种充满生机却又带有骚乱的民主制度,使政治煽动家和其他拥有演说技能的人能够在法庭中自由地辩论,也正是这样的民主制度促进了修辞学的产生与发展。叙拉古的科拉克斯③被誉为修辞学的创造者,他将演说术作为一种可教授的技艺传授给他人。科拉克斯用事实来充实自己的论证,迎合观众的感官,还进一步地将展示过程分成教科书式的不同部分,如开端、证明、结语等,来为公开演说者提供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去引导和控制参与审议的公众。提西亚斯则被认为是科拉克斯的学生,④他向科拉克斯学习完修辞学后拒绝缴纳相应的学费,因此后者将其告上法庭,并用精通的修辞技巧击败了他。⑤科拉克斯的著作《修辞学课本》是古希腊最早的修辞学著作,其内容是由科拉克斯和提西亚斯共同完成的。⑥此时,修辞学的内容没有十分细化,虽然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都将这门技艺归于科拉克斯和提西亚斯的发明,但他们并没有描述后者是如何演绎和呈现它的。⑦科拉克斯和提西亚斯将演说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序言[proem]、叙述[diegesis]、论证[agones]和结语[epilogue],⑧而叙述这一部分涉及对场景的描述,其中就带有艺格敷词的色彩。诚然,我们不能将这部分等同于艺格敷词,这两者之间也确实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但在艾琉斯·忒翁[Aelius Theon]公元一世纪首部修辞学《初阶训练》[Progymnasmata]问世之前,这修辞学最初的叙述部分已经带有了艺格敷词的雏形,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起源,作为修辞学训练之一的艺格敷词才得以慢慢发展起来。 带有艺格敷词色彩的叙述在此时的功用仅仅是为辩论服务的,修辞学最初也只是为法庭上的辩论而设立的。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谈及科拉克斯是以其在法庭上的表现来举例的,⑨柏拉图则在《斐德诺篇》[Pbaedrus]中描述过提西亚斯在法庭中的诡辩才能。⑩由此可见,科拉克斯和提西亚斯只是为法庭演说而总结了修辞学方法,(11)其中叙述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对场景进行清楚的描述而获得审判团的信任,(12)因此必须要对案件发生的场景和状态进行仔细详尽的描述,进而再现事件的发生过程,这一点与艺格敷词的概念相一致。正是有了科拉克斯和提西亚斯所创造的修辞学中的这一部分,随后才会慢慢发展出艺格敷词这一修辞学训练。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述,“所有发明的开端都是小而零散的,但其重要性远超随后纷至沓来的所有事物,对修辞学中这两位最初的发明者而言更是如此。”(13) 随后特拉西马库斯[Thrasymachus]和特奥多鲁斯[Theodorus]继承并发扬了科拉克斯和提西亚斯的演说术,阿克剌伽哲学家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的学生高尔吉亚[Gorgias]于公元前427年和提西亚斯一道作为使臣将这门技艺带至雅典。虽然高尔吉亚使用的仍是科拉克斯和提西亚斯的《修辞学课本》,但他已不再拘泥于其中,而是将演说的范围扩大至所有公开场合,例如法庭、集会、会议等。只要是民众,他都乐于去说服。(14)到了公元2世纪罗马时期的哈德良帝时代,努米尼乌斯[Numenius]之子亚历山大[Alexander]总结了希腊的修辞学,他讨论修辞手法的文章被后世作家奉为经典。此时,修辞学的《初阶训练》已经出现,艺格敷词这个概念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修辞学初阶训练[Progymnasmata]是修辞学学生演说和写作练习的训练模式,它在西方古典时期乃至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是一个在语言教学方法上较为统一的训练计划,它将整个修辞学训练的过程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几个部分,旨在塑造人的特殊才能[facilitas],即“在任何场合都能说出合适且有用的言论”(15)。古典时期,修辞学的练习包括几个部分,首先学生在阅读和聆听经典模板文章之后,使用修辞学的知识去分析和模仿其中值得学习的部分,进而习得如何去写和说。(16)其次,学生需要通过设置好的程序依次进行训练,掌握好一门技艺后在进入下一门的练习,伊索克拉底[Isocrates]和昆体[Quintilian]都以学习体操和舞蹈来比喻修辞学的学习,来说明只学习理论并不足以使学生完全掌握修辞学,因为“身体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练习、自我控制和节食来协助,而这些都是天性”(17)。最后学生根据自身的语言习惯来建构全篇幅的演说,其主题主要关于法庭上的辩论和政治演说。(18)我们这里讨论的修辞学初阶训练即是修辞学学习中的第二部分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