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学与结构主义的接合

作 者:

作者简介:
J1.8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06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18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高三一轮复习,主要是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拓展解题思路和方法,深化认识蕴含的数学思想,是基于基础、拾级而上的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定位二轮复习的方向、目标?尽管利用微专题进行二轮复习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主要的教学形式.但是微专题教学应用不当,也容易产生轻视概念、就题论题、一言堂、缺少总结的教学问题,事实上,这样的状况屡见不鲜.

      如何提高二轮复习的有效性,寻找科学而又艺术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二轮复习的定位是:巩固一轮复习成果,完善知识网络,进一步融合数学思想方法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也就是说,二轮复习应重视活动经验的激活与重组,促进有效联想,提高表征问题与转换的能力,勤于反思,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本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笔者执教的一节研讨课,谈谈自己的思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激活活动经验——促进联想

      学习是经验积累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获得了主观性体验和感悟,包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经验性知识和处理数学问题的常用思想和方法等,把经验转化为直觉的判断,并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遇到一个陌生问题,学生通常的做法是: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包括题目所涉及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相似问题的解法.这个过程就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有效联想.即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的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问题转化为一个已解决了的熟悉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这就像波利亚所说过的:“货源充足和组织良好的知识仓库是一个解题者的重要资本.”而高考题的命制往往又是通过改编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生成,因此重视课本上典型例题和习题,熟悉这些问题的解法,了解它们的变式或延伸,或者解决问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方法,对高考复习也是很有效的.

      【教学片断1】(串讲激活)

      例1 锐角△ABC中,已知sinC=4cosAcosB,则tanAtanB的最大值为________.

      变式:锐角△ABC中,已知sinC=4cosAcosB,则tanA·tanB·tanC的最大值为________.

      学生完成例1和变式后,教师抛出下列问题:

      问题1:在上述条件下,怎么求的最小值和的最大值呢?

      设计意图:三角形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以正切为背景的三角形最值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对学生来说也是难点.利用正余弦定理将题设条件“sinC=4cosAcosB”化成tanA+tanB=4,例1和变式的目标表达式从tanAtanB变式到tanA·tanB·tanC,二元变量到三元变量,对含有tanA,tanB,tanC的式子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进行变形,得到新的目标表达式,不仅可以解决与正切有关的,还可以求与弦有关的目标表达式的最值.学生感悟题目来源,经历变化过程,深化对函数最值求法的认识,为下一步的探究做铺垫.

      问题2:求目标表达式的最值问题一般有哪些方法?(悟一悟)

      师生小结:

      

      解决例1之后,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师顺势给出例2.

      【教学片断2】(变式探究)

      问题3:我们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提出问题?

      生齐答:图形.

      例2 在锐角△ABC中,CD⊥AB,垂足为D,且AD:DB=3:1.在这样的条件下,你能求出的最值吗?

      

      追问:形怎么转化为数量关系呢?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条件AD:DB=3:1转化为3tanA=tanB,考虑到教学时间有限,仅分析目标表达式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不呈现解题过程和结果.

      问题4:刚才我们的已知与目标都是关于角的表达式,那么三角形中研究的对象除了角,还可以研究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可以研究三角形的边长、面积、周长、中线长等.

      设计意图:例1从数的角度给出了“tanA+tanB=4”的关系,例2从形出发,学生通过图形分析挖掘出3tanA=tanB.学生不仅可以从代数式结构上进行模式识别,而且建立了几何图形的直观认知.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感悟不同的表征形式应该如何转换和化简,将新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求解.问题2旨在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