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题与导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党圣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732)。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内容提要:

总结与反思改革开放40年来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之成就与缺失,以敏锐的理论触角感知现实与时代精神,在既有业绩的基础上再次出发,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学精神的基础上续写当代中国文论发展之新篇章,是当前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下中国思想文化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新态势为我们的反思提供了一个新的价值参照。在反思的过程中,诸如文论何为、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文艺乱象”批判、坚持问题导向意识、在古今融会贯通中发现传统资源的价值意义等问题,应该成为我们思考与探究的重点。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17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17)05-0005-10

       当下的思想文化语境中,“文论何为”仍是一个需要我们予以深度反思的问题。如何总结与反思改革开放40年来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之成就与缺失,如何以敏锐的理论触角感知现实与时代精神,如何在既有业绩的基础上再次出发,如何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学精神的基础上续写当代中国文论发展之新篇章,凡此种种问题,均需要我们予以深思。

       当下中国思想文化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新态势为我们的反思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参照,即我们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应该积极面对现实和回应时代主题,“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应该“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2]。为此,我们非常需要以一种新的问题意识、新的思想姿态、新的价值导向、新的理论目光、开阔而从容的胸襟,对新时期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文艺理论批评进行一番深入而具有建构性意义的总结与反思。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与时序”[3],在市场经济大潮兴起和消费主义思潮扩张的影响下,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逐步开始发生结构性变化,思想文化多样性、多元化的时代真正来临。与此同步,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理论批评受新的时代风气和社会语境之影响与制约,亦随之而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其突出的特征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以来学界普遍关注、甚至论争不已的许多问题逐渐退出了理论话语的中心位置,有的被淡化、有的被悬置、有的甚至被驱逐或废黜,而一系列新的问题则渐次生发、呈现,由此而促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世纪之交以来当代中国文艺理论批评问题意识的切换和新的问题域的展开。

       整体而言,新时期以来的40年,是当代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发展的最好时期。与20世纪初至1949年这一历史时段的现代中国文艺理论批评的发展状况相比较,以及与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78年这一时期的文艺理论批评的发展状况相比较,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理论批评在文艺理论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思想研究、西方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研究、文艺批评学研究、文艺理论批评自身的学科建设等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重大的理论突破,创新性学术成果相当丰硕。更为重要的是,新时期以来由思想解放、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理论、学术观念的开放,极大地激发、释放了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学术生产力,使其获得了新的理论、学术创生活力。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以及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和全球化浪潮的奔涌,社会现实更进一步发生结构性变化,思想文化和学术研究因此而又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势,包括文学理论批评在内的中外文化和学术交流与对话渐次频仍,这些社会现实因素,深刻地影响、促进、形塑了文学理论批评的演变进程。在现实的影响制约之下,心态开放、观念和方法趋于多元,各种思想的传播给学术研究注入活力,纷纭复杂的创作现象给理论批评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域,这便使新时期以来的文艺理论批评进入了话语和观念增长期。概而言之,我们可以说,开放性、多样化、多元化是新时期以来文艺理论批评嬗变的基本特征。步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市场更进一步融入世界,资本市场的迅速兴起与强势扩张,消费主义思潮的进一步侵蚀,媒介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与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勃兴,互联网文化与文艺新业态和新形态迅速崛起,社会生活乃至思想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快,这一切深刻地影响、形塑了现实的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文艺多元化、多样性的时代特征更加明显,文艺创作观念和理论批评思潮的分化愈发严重,文艺价值观念倾斜、裂变问题更加突出。而与此相伴生,理论碎片化、价值偏窄化、历史意识淡化乃至虚无化、非理性主义滋长、批评媒体化等现象程度不等地相继呈现,导致了一系列文艺“乱象”“丑象”的孽生蔓延,而文艺理论批评亦无不有染于其间,则说明现实中的文气、文风患上了特定的时代思想、文化症候,集中体现为文艺生态恶化、文气浊化、文风衰败,确实到了需要激浊扬清、革新文风的时候了。我们注意到,近5年以来,尤其是2014年10月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习近平讲话精神的发表以来,文学理论批评领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正面、健康的理论批评和创作力量得到了支持和鼓舞,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批评声音不再受到公开围攻,“正能量”开始聚拢,并且不断地得到释放。文学理论批评领域的思想价值混乱、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受到解构和诋毁攻击的状况得到了扭转,一些长期以来存在的负面问题开始得到高度正视,一些针对文学理论批评中在思想价值倾向方面所存在的缺失性问题的批判性反思和正面倡导的声音逐渐发出。在这一过程之中,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主管部门对于文学理论批评的引导是强有力的,所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和工作手段是行之有效的,因而相当程度上遏制住了一段时期以来存在于文学理论批评领域的理论批评生态恶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弱化、社会主义文学价值观念受奚落和围攻、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畅行无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先前文学理论批评领域中存在的主流意识形态处于被动局面的状况开始向好的方面扭转。

       然而,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风的改革、文弊的清除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持久不懈的努力,需要通过有力的调控、引导手段,以及符合文艺规律的实际工作措施,才能进一步聚拢、激发主流文学理论批评的话语力量,从而继续推进、不断深化当前文学理论批评领域业已形成的良好局面。当前,文学理论批评仍旧存在着一些需要予以努力改进的方面:1.马克思主义对于文学理论批评的指导地位仍需进一步得到强化。2.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声音的理论批评队伍有待进一步聚拢和强大。3.在如何通过文学理论批评来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仍存在一些错误的、非理性的认识,其中的意识形态交锋情况甚至是非常激烈的。4.互联网和自媒体文艺中存在的错误言论和攻击性话语仍旧严重,并且成为当前文艺“乱象”的主要集散地。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来自于“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因此,批判、抵制“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和毒害,消除消费主义思潮和极端娱乐化的影响,仍然是当前文学理论批评领域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任务。

       回顾与反思一下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文学理论批评的进程,曾经程度不等地存在过如下几个方面的倾向性问题:1.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不代表当代世界最前沿、最先进、最具阐释力的思想学说。2.继续以我们曾经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学理论批评方面所犯的庸俗社会学错误,抹黑、诋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权威和指导地位。3.将马克思主义“西马”化,否弃马克思主义的元典精神,脱离中国实际而移植“西马”的问题意识,照搬“西马”的立场方法和结论,以全盘“西马”化取代我们自己的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学观念和方法论的时代任务。4.放弃、反对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评价文学现象、总结和阐释文学规律,认为这样是僵化、极左,以及思想专制。5.在文学史书写和文学史规律探讨总结方面,放弃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以“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以“碎片化”的手法,通过所谓重新认识和评价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和革命作家,以及通过“挖坟”“扒粪”的方式,抓住一些枝节性的问题,无限放大之,以达到抹黑、诋毁、否定中国现代革命文学传统和社会主义文学成就的目的。6.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这一时代赋予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重大思想、价值主题,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攻击、奚落。7.在文学的党性与人民性、主导与多样化的关系上有意地制造二元对立、彼此对抗,借后者否定前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