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风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辞典里,北戴河不仅是一个宜人的风景区,它更与历史上,尤其是文革时期许多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连在一起。我所一向尊敬的几位师长在赞助商的支持下,选择这个“风水宝地”对整个社会文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且将其言论冠以“北戴河对话”的总题目,其用意是不言而喻的。这是继1995年文化论争以后的一场“肇事”,几位评论家、作家、出版家在北戴河建成一个“批评作坊”,生产出杂乱的言论,穿过国内几家有影响的报刊杂志,涌进文化界。尽管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无谓的侵袭,但读这样的文章,仍然匪夷所思。 1.还能寻找到位置吗? 参加北戴河对话的几位理论家、诗人、作家都是新时期文学“贯穿性人物”,对新时期文学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做过贡献。尤其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清理文革废墟,构建新时期文学过程中,作用不可低估。但是,昔日的“成就”却成为他们今天沉重的包袱,使他们在文学多元化以后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 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学的多元化,它在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的同时,也给人文知识分子带来角色的困惑,以上的几位当然也不能幸免,甚至是首当其冲。因为过去他们一直充当文学的代言人角色,像刘心武还曾扮演过“文化英雄”,自认为“还是相当中心的”。[①]文学多元化使各“元”之间处于平等对话的地位,也使各元之间形成张力,在对抗与融合中促进文学的发展。而几位批评家、作家长期处于主流文化的漩涡,习惯于对主流文化“唯马首是瞻”,文学多元化无疑使他们迷失了风向,显得手足无措。对于一直依赖于主流文化的批评家来说,主流文化的丧失,令他们感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刘心武等在“北戴河对话”中,表面谈了诸多问题,但每一个问题都没有实际内容,在“北戴河对话”里,他们仿佛成了失去剑的武士,只能打几下空拳而已。文学的多元化解构并吞没了他们的“文化英雄”的社会功能,将其抛向边缘,取而代之的是被大众传媒炒出的“文化明星”。对于曾经“还是相当中心的”人来说,角色的危机可能使他们比常人更加惶惑和痛苦。因此,他们想用“北戴河对话”这种商业化操作爆炒自己,欲通过当下极时髦的方式将“文化英雄”的角色转换成“文化明星”。但他们却忽略了对话的内容和质量,在拉杂的对话中不失时机地互相吹捧,什么“伤痕文学之父”、“桂冠诗人”、“我们几位是优化的结构”,[②]似乎要强迫读者吞下一只只苍蝇。真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这么良好的自我感觉,也许是为了掩饰角色危机带来的心虚吧!他们已不能象以往那样从容地把握文学的现实,从而显得有几分无奈。 让几位批评家、作家更无奈的是他们的知识结构的陈旧过时。他们几位都可以说是中年批评家,大多属于“文革”前毕业的60年代大学生,所接受的理论教育是苏联模式,因此,他们较习惯使用社会/历史的批评方法,这在文革后的文学的拨乱反正时期也许较适用,因为那时的文学大多属于政治层面的(况且此种方法当时还有些生气)。而随着文学的发展,文学批评也面临着转型问题,尤其是西方各种理论思潮不断被应用到文学批评实践中之后,已经模式化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使包括几位在内的中老年评论家处于尴尬的地位。尽管他们想利用“北戴河对话”进行一次猛烈的冲击,欲重振“雄风”,赚回一点廉价的知名度,但毕竟底气不足,似乎是无济于事。 这也许就是宿命,包括几位在内的许多中老年评论家、作家很难再重放“光彩”,只能充当过渡性人物。“文化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再靠商业化操作去扮演一个“文学明星”,好象没有任何意义,况且年龄上也不太合适。去年冯立三先生曾有一篇文章《论中年评论家》,[③]意在总结这个群体的优点,可惜写成了一封表扬信,毫无说服力。在这里,我不是否定这个群体,倘若其中有人能甘于寂寞,卧薪偿胆,以“十年磨一剑”之功,再对文学有所贡献是完全可能的。问题是他们中的一些人为“名气”所累,又偏偏到了半老不老的年龄,深恐来不及磨出一剑,反倒产生了“十年太久,只争相夕”的急功近利的心态,利用世俗化浪潮繁殖并贩卖一些肤浅花哨的“思想”(也许只是想法而已),这完全可能事与愿违。 但像王元化等先生虽然历经蹉跌,但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其思想锋芒,也没有随波逐流。他的名气不能说不大,官阶也曾很高,但都没有因此而影响他对文学的执著追求。在他的《思辨随笔》中,可以看到他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认真思索、辨析,充满真知酌见。像他这样的批评家仍然是我们文学界的中流砥柱。而对某些中老年评论家来说,倘若思维已成定势,又无更新知识的能力,那最好是保持沉默,这样至少能保住晚节,再用商业化操作去做表演,只能留下笑柄。 2.不是所有的迎合都能让人叫好 “北戴河对话”是几位评论家、作家表演性极强的活动。只不过这次表演受世俗化的影响,少了些庄严,而添了些调侃。插科打诨、耍嘴逗趣,文章的一些段落后面还特意标出“笑”、“大笑”的字样[⑤](这不禁让人想到《废都》中□□□),不知是一种无奈的自我嘲讽,还是受到那位京城侃爷调教后的“涂鸦”,但我敢说那绝对称不上幽默。幽默需要大智慧,更需要自由的心态,贪名图利,哗众取宠者不可能有自由的心态,也与幽默无缘。尽管据他们的文章记载整个对话笑声不断,但最多也只能算是群口相声,逗人一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