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17)08-0078-08 近十多年来,教师抗逆力(teacher resilience)研究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教育需求不断增多、教育改革日新月异、新知识新领域应接不暇、家长参与意识增强、公众监督力度加大,使得教师工作压力增加,进而导致教师离职情况严重。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都已出现教师离职高潮,[1][2][3]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教师离职原因和对策研究成果丰富、观点纷呈,但并没有阻止或减缓教师离职风潮。有学者反思:“以往教师生存研究大多聚焦于导致教师离开岗位的因素。相反,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哪些因素使得大多数教师始终坚守、投身于他们的职业,且卓有成效。”[4]那些留在教师岗位、面对挑战、坚持教育、努力教学的教师被称为“抗逆力教师”。因此,界定教师抗逆力、解析教师抗逆力、培育教师抗逆力正在成为一个崭新并富有前景的研究领域。 一、教师抗逆力研究概览 抗逆力研究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教师抗逆力研究还不足20年,[5]探讨重点集中在教师抗逆力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培育。 (一)教师抗逆力的概念 围绕教师抗逆力概念,学界基本形成了四种说法,即“能力说”“过程说”“结果说”与“生态说”。 “能力说”强调抗逆力是一种个人能力,源于个体具有的一系列积极素质和优秀品质。抗逆力是积极心理学的伴生物,初期以心理学研究为主,侧重于从个人素质、个性品质等内在因素解释问题。比如“教师抗逆力指的是教师个人的自我效能、自信心、应对技能等,是其应对挑战并成功复原的关键因素”。[6]“抗逆力是一种发展性能力,能够从危机、冲突、失败中反弹并恢复,表现出积极、进步和增长的责任感。”[7] “过程说”关注抗逆力运作的动态特征,强调多种素质的交互作用与彼此影响,反对以静态思维解释抗逆力。比如“抗逆力体现的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面对复杂情况有能力调适,在困难面前表现出胜任力”。[8] “结果说”侧重从结果良好、积极产出的角度解释抗逆力,认为凡是抗逆力良好的个体,即使遭遇严重危机也能够展示能力、获得成长。比如“即使遭遇阻力也能成功应对,并保持良好状态”。[9]“抗逆力的结果是教师们仍然满意地坚持工作并投身专业。”[10] “生态说”是对上述说法的整合与系统化。进入21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抗逆力绝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结果,而是个体对内在资源与环境资源综合驾驭、有机组合的过程,是个体基于自己的生存环境发现资源、选择资源、利用资源并整合资源的结果,说到底是个体与生态环境的互赢与共生。“教师抗逆力是教师个体及其环境互动的过程与结果。”[11] 上述演进过程表明,教师抗逆力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多层面、多角度、动态解释、立体审视、开放多元的特点,需要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复杂系统的共同关注与探索。 (二)教师抗逆力的影响因素 教师抗逆力的影响因素甚为复杂,研究者们基本采用两大分类方法:个人因素(内在因素)与环境因素(外在因素);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前者属于因素存在形式的区分,后者属于因素性质的区分。实际生活中,二者是交叉的,个人因素存在风险与保护两大类,比如教师个人的焦虑、情绪化、悲观就属于风险因素,坚强、乐观、教育积累则属于保护因素。环境因素也存在风险与保护两大类,学校不良风气、学生违纪行为、家长的不配合属于风险因素,而同事相互信任、领导关心支持、家人理解体贴就属于保护因素。 澳大利亚学者苏珊·贝尔特曼(Susan Beltman)及其同事对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260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选定50篇进行研究。发现教师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外界,常见因素有15种,排在前三的是“维持课堂纪律”“学生有特殊困难”“缺乏领导支持与计划”。个人保护因素包括三大类(个人品质、社会网络、教师资格),28个子类,排在前三的是“利他主义、道德感和信仰的影响”“胜任感、自信和自尊心”“强烈的内在动机/使命感”。环境保护因素有六大类,分别是“学校领导支持”“师傅指导”“伙伴与同事支持”“学生配合”“入职前的培训”以及“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每个大类还可以分为若干子类。[12] 影响因素的筛选与区分难以穷尽,不同地域、国家、类别、学校的教师面对的挑战因素与保护因素具有特定的生态特征与文化背景。因此,教师抗逆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基本走过了因素罗列阶段,取而代之的是针对特定教师紧密结合其生活工作的生态环境开展具体化研究。比如美国学者贝弗利·哈德卡斯尔·斯坦福(Beverly Hardcastle Stanford)专门对工作在华盛顿城市贫民区的教师进行抗逆力研究,发现支撑这些教师最大的动力是“对这些特殊孩子的爱与责任”[13]。美国学者威廉姆·马洛伊(William W.Malloy)对工作在农村地区的教师的抗逆力开展调查和访谈,发现三个因素影响最明显:关怀与支持、高期望、有意义的参与。[14]新教师的抗逆力影响因素成为研究者尤为重视的课题。众多研究表明,新教师是离职高发人群,如果不能在1~3年内适应或热爱教师岗位,离职的可能性极大。[1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