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的社会想象与课程创生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文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副教授。杭州 310028

原文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

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高科技正在快速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样貌,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各种关于未来的社会想象。文章剖析了以《未来简史》为代表的极端精英主义的社会想象,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全球共同利益的社会想象,提出为了避免极端精英主义社会想象造成的割裂和异化,在课程领域,可以从课程政策和管理、学校课程创生、教师和课程研究者等各个层面出发,以课程创生来弱化甚至取代功利主义泛应试教育工具化课程,从而助力于实现全球共同利益的社会想象。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11 期

字号:

       2017年6月7日,学霸君研发的Aidam第一次走进高考考场与人类一争高下。Aidam在数学考试中仅仅用了9分47秒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考试题目,考了134分。而一同考试的6位人类高考状元答题花了1小时,平均得分135分。[1]人工智能正在全面秒杀人类的考试能力。

       之前,阿尔法围棋(AlphaGo)在去年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之后,5月份,与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以3比0的总比分获胜。

       人工智能在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正在逐步替代人工,很多行业用人工智能就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人工智能正在快速超越人类。手术机器人、同声传译机、AI设计师、AI法律分析师……这些的出现意味着,大批的翻译、记者、收银员、助理、保安、司机、交易员、客服等等都可能在不远的未来失去自己原来的工作。

       斯坦福教授卡普兰做了一项统计,美国注册在案的720个职业中将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在中国这个比例可能超过70%。今天我们赖以生存的职业,或在不远的将来,就可能被机器取代。[2]

       人工智能、基因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的迅猛发展促使更多的人思考人类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并对当前的教育和课程提出新的挑战。

       本文试图从不同的关于未来的社会想象出发,反思当前课程的问题和症结,并从建构更为积极的社会想象的视角,提出课程创生的策略。

       一、《未来简史》及其社会想象

       社会想象指“人们对他们的社会存在,他们和其他人相处的方式,在他们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对他们和社会的影响的预期和想象,这些预期和想象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深层结构和图景的改变”。[3]近年来出现了诸多提供关于未来的社会想象的著作,包括《奇点临近》(雷·库兹韦尔,2012),《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吴军,2016),《人工智能:李开复谈AI如何重塑个人、商业与社会的未来图谱》(李开复、王咏刚,2017),《必然》(凯·凯莉,2016),《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李彦宏,2017)等等。其中以色列未来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4](2017)一书中的观点尤其具有代表性,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在此书中,赫拉利博士通过对人类公元后2000多年历史的考察,分析了人类历史上曾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问题,以及人类所分别采取的策略。他解析了21世纪后困扰人类的饥饿、战争、瘟疫等已经不再是主要议题,而同时,人类又面临着三大新议题:长生不死、幸福快乐以及化身为神。通过对这三大新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可能后果的分析,试图建立对人类未来社会的新的想象和愿景。

       人类自从灭绝和征服其他大型动物主宰了世界之后,经历了狩猎采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阶段。人类因有灵魂、心灵和构建意义之网的能力,在不同的时代编织不同的故事获得意义,从而得以生存和发展。农业时代最重要的意义来源是宗教,神负责保护农业,让农业丰收,而人类则将部分农业品献给诸神。工业革命和现代科学的发展,使现代化和现代性成为人类的核心故事。

       “现代性”就是一项交易,所有人都在出生的那天签订了契约,从此规范了我们的生活,直到死亡……这份契约“简单到不可思议,只要一句话就能总结——人类同意放弃意义、换取力量”。[5]为了摆脱现代性的社会情境中人生无意义、存在没依据的困境,人类向内心探寻,建构了人文主义的价值体系。人文主义崇拜人性,相信人能够仰仗心灵中的内部力量来选择和建构美好的生活。人文主义政治相信选民能做出最好的选择;人文主义经济提倡顾客永远是对的;人文主义美学提倡看见人觉得美,就是美;人文主义伦理宣扬感觉对了,就做吧;人文主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6]自由主义的各种思想:个人主义、人权、民主、自由市场等占据了主导地位。

       然而,科学的迅猛发展打破了自由意志和个人主义等信念,所谓“自由个人”也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人只是生物算法的组合。现代性对主体的信念,基于以下三个假设:

       1.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个体,具有主体性,即“真正的自我”。

       2.真正的自我是完全自由的。

       3.只有我能够了解别人发现不了的自己,只有我才知道自己是谁、有什么感觉、想要什么,因此应该以人的选择为第一原则。

       然而,生命科学对这三个假设都提出了挑战:

       1.生物就是算法,人类是不同算法的组合,并没有单一的内在声音或单一的自我。

       2.构成人类的算法并不“自由”,而是由基因和环境压力塑造。

       3.随着外部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外部算法将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如果能用算法监测组成身体和大脑的各个子系统,就能清楚地掌握人的偏好,并做出最好的选择。人工智能将大大超越人类智能。

       根据算法以及人工智能快速变革的社会现实,赫拉利博士提出了对于未来的社会想象。

       首先,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把更多的人从就业市场中挤出去。缺乏技术含量的机械工作已经被机器和人工智能取代,而越来越多的传统上比较“安全”依靠专业技术的职业,例如医生、律师、程序员、交易员等职业将逐步被人工智能产品取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