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17)04-0005-10 一、研究背景 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服务机构德勤公司于2016年5月发布了中国教育发展报告《风口上的教育产业》。这一报告对当下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估,内容涉及中国教育的资本投入、行业发展速度、在线教育个性化与差异化、O2O发展状况、教育产业化与多样化、多元教育模式及教育市场、中国教育的未来等方面。2016年8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①、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和欧洲英士国际商学院(INSEAD)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发布了《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简称GII)。这一创新指数榜单上,中国位列第25位,这是中国首次跻身世界最具创新力经济体前25强。全球创新指数由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子指数平均值求得。创新投入反映制度、人力资本与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五个方面的创新元素,其中创新人力资本与研究包括教育、高等教育、研发投入三个方面的指标。创新产出分为知识技术产出、创意产出两项,其中知识技术产出包括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影响、知识的传播等。整个评价体系的合成元素共含82个评估指标,是目前能较为客观地反映一个国家创新竞争力且有较大国际影响的评价系统。从创新指数的合成元素看,教育、特别是现代教育的发展对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 将教育与创新联系起来进行动态或静态研究,一些学者已作过有益的探索。彭正梅、郑太年、邓志伟(2016)研究了国际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在分析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趋势后,提出了加快发展基础教育,培养未来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对策建议。宋锦萍、刘春芝(2016)分析了英美研究生教育体制,认为其成功之处在于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现“产、学、研”无缝对接和研究生教育的开放化、国际化等。并据此提出,中国要加强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调控研究生的整体规模和硕博比例,实现学科的均衡发展,特别是要强化市场需求导向和校企联合,促成产、学、研的良性循环,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崔远森、曾利飞、陈志昂(2016)运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源泉构成,发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红利是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途径是效率转移、规模经济和工资成本效应等中间要素,教育红利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以规模经济、效率的形式产生正向效应,而通过工资成本产生负面效应,教育发展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转型的重要内生源。方勇(2015)设计了一个职业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定元素包括职业教育的规模、质量、吸引力,职业教育对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的贡献等,依据这些考核指标,对37个国家的职业教育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与排名,分析了世界职业教育竞争力的变动特征与主流趋势。研究发现,中国职业教育竞争力排名第26位,处于中等水平,中国需要强化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陈婷(2015)将中国的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与世界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中国科技创新产业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中国必须改革和完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加强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是中国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前述成果从不同侧面研究了中国教育模式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其重要特征是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教育问题、研究人才培养。与既有成果不同的是,本文从经济学角度、从教育产业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以及这一背景下中国国家创新竞争力的现状,据此提出中国发展教育、增强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对策思考。后文的结构安排是:第二部分,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状况;第三部分,国家创新竞争力比较分析;第四部分,对策思考。 二、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状况 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成就令世界瞩目,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后,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教育的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等,有力促进了中国国民普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年,中国的基础教育总量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有数据显示②,2015年,中国教育产业的市场规模为1.6万亿元。截至2016年6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18亿,同比增长率为7%;手机端在线用户占比59.3%,达到6987万,与2015年底相比增长31.8%。一些培训领域,包括早教、K-12③培训以及职业培训,都有良好的表现。 从发展历史看,中国现代教育成就显著,特别是作为创新竞争力元素的留学生数、研究生在校数等指标都有较高的增长率,相关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研究生、留学人员教育发展情况表图 单位: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1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年5月。作者绘制整理。 而反映本专科学生、职业教育学生和教师的分析指标数据如表1所示。
由图1和表1的数据、分析指标以及相关资料可以看出: 第一,中国的研究生、本专科教育一直以较高速度增长,人才培养卓有成就。在1978至2015年的38年间,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培养的研究生、本专科学生一直以较高的速率增长,其中研究生招生数的年均增长率为11.71%,在校研究生的年均增长率为14.98%,毕业研究生年均增长率34.71%,毕业本科生的年均增长率10.58%,毕业专科生的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51.13%。这期间,中国选派出国的留学生和归国留学生也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92%和22.17%。根据中国官方评估④,目前中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已达到15.83%,普通本科高校累计培养的专业人才近2000万。为提高教育质量,国家实施了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和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工程,已建成的示范性基地分别达150个和833个;每年有超过200万名的大学生参加“三下乡”(文化、科技、卫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800多所部属和地方高校的大学生都有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5年,全国自己创业和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达42.3万人,比上年增长了6.8%。中国高等学校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产出了一大批在国际或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和科技转化成果,中国高校已成为科学技术研究的主力。现在,中国教育普及程度已大幅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率、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或者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总体上,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已处于全球中等偏上水平,中国人力资源强国的实力正在显现,这成为国家创新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