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政治发展与政党制度变迁:以英国为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红凛(1969- ),男,博士,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政党研究所)教授,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负责人与首席专家,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 200233

原文出处:
探索

内容提要:

从王权至上还是议会权力至上、选举权扩大与政党组织形态变化、政党实力与社会阶层变化三个方面看,英国300余年的政党发展、政党格局与政党制度变迁可划分为七个历史阶段。英国政党有一个从王权至上之下的政治派别向议会权力至上之下的近代权贵党,再向现代大众型政党、当代“全方位党”“卡特尔党”乃至信息化政党的转型发展过程。英国政党政治有一个从王权至上之下的党派议政,到议会权力之上之下的政党参政与主政的近代发展过程;从一战、二战期间政党联合执政到二战后议会多数党执政、2010年偶现联合执政的现代与当代发展过程。英国政党格局与政党制度有一个从萌芽、初步形成到“三党格局”短暂迂回,再到二战以后“两党制”稳定发展与“三党格局”偶现的历史发展过程。对英国乃至他国而言,都先有现代政党、后有比较稳定的政党格局,然后才形成现代政党制度;政党与政党制度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而非一成不变的。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7)04-0057-08

      2016年6月由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主导的全民脱欧公投,引发了世人对英国政党政治的极大关注。在当今政党政治学界,人们普遍认为,现代政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影响甚至决定着政党发展,英国是现代政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标准的“两党制”国家。通过对英国政党历史发展与政党格局变迁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英国现代政党的萌芽与产生是近代代议制民主与君主专制博弈的产物,英国政党发展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与选举政治发展的产物;英国政党制度是英国政党发展、实力变化与政党格局变迁的历史产物。就政党制度而言,在英国历史上并非一开始就是“两党制”,也并非自始至终都是“两党制”格局,而是曾经有“三党格局、两党联合执政”的时期。

      那么,英国政党从诞生至今共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英国政党发展、政党格局变化与政党制度变迁之间有什么样的历史逻辑?对此学界有不同说法。从一般意义看,德国学者韦伯曾经把西方政党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的政党完全是贵族的随从;第二阶段则是权要政党,政党是知名人士的结合,在中央是议员的结合,在地方是有产者和知识名流的非正式结合;第三阶段是现代的群众组织的政党,即大众型政党,乃是选举权普及的产物[1]100。从韦伯生活年代与论著年代看,他所描绘的只能是二战以前西方政党的发展历程,无法涵盖二战以后的政党发展。根据战后政党政治新变化,西方学者柯什海默在20世纪60年代进一步指出:整个西方社会存在着一个从个人代表型的中产阶级政党到代表一定阶层利益的大众型政党、最后到争取尽可能多选民支持的全方位政党的发展过程。到了20世纪90年代,卡茨和梅尔等人又提出了“卡特尔党”观念。韦伯与柯什海默等西方学者对西方政党发展历程的划分,无疑为我们思考英国政党发展历史提供了基本借鉴。从政党制度发展角度看,国内学者吕楠等将英国政党制度的萌芽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两党制萌芽阶段(1694至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前夕),两党制形成时期(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至1868年6月),自由党和保守党在成熟的两党制轨道上轮流执政时期(1868年12月至1922年),保守党与工党轮流执政时期(1922年至今)[2]2-6。这一划分法的历史脉络大致是清晰的,却难以反映出英国政党格局的微妙变化,也难以反映出英国政党发展与政党制度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

      那么,如何准确把握英国政党历史发展与政党制度变迁的基本脉络与内在逻辑?以下四个方面值得考量:首先,是王权至上还是议会权力至上,这是区分英国政党政治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在王权至上时代,政党政治难以充分发展;只有在议会权力至上时代,政党政治才能充分发展,才能成为政治权力中心。其次,选举权扩大与政党组织完善是近代政党向现代政党转变的主要动力与主要标志。这一方面是因为精英选举还是大众选举是衡量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选举权的扩大与普及是影响以选举为中心的“选举型”政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在根本上影响着政党的政治策略、选举策略与转型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现代政党与近代政党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有一个自上而下的完备组织体系。正如美国学者拉帕隆巴拉和魏纳所言,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必须具备组织延续性、长期存在的地方组织、政治决策权、一定的支持者和大众基础等组织特性。再次,政党实力变化是推动政党制度发展的动力,政党格局变化是政党制度形成的前提,没有政党格局的相对稳定,就难言所谓的“一党制”“两党制”还是“多党制”。因此,分析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必须密切联系政党格局来进行。最后,科技革命、生产力变革、社会阶层变化是推动政党与政党政治发展的原动力,没有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变革,就难有社会阶层变化、政党与民众关系的重大变化。总之,上述四方面可谓考察一个国家的政党、政党政治、政党制度发展变化的基本维度,以此分析,英国政党发展与政党制度变迁可具体划分为七个历史阶段。

      1 第一阶段:王权之下的权贵派系之争与英国近代政党萌芽

      有人认为,有无议会以及议会内部是否有派系之争,乃政党政治产生的重要条件与重要标志。从英国议会斗争历史看却并非如此,早在13世纪英国强大的贵族势力就迫使英王成立了议会,如1258年迫使英王签订了旨在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规定国家权力由贵族操控的15人委员会掌握,并为此引入了“Parliament”(议会)这一新名词,1265年英国第一次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议会的正式诞生。从14世纪上半叶开始,英国议会便分成了贵族院与平民院上、下两院。在这一时期,英国议会中的派系之争无疑属于“朋党之争”。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揭开英国开启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以后,围绕维护王权还是限制王权问题,英国议会内部逐渐形成两大政治派别:一派主张维护王权、代表封建地主与贵族的利益与立场,起初被称为“骑士党”;另一派主张限制王权、代表新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与立场,起初被称为“圆颅党”。1679年英国议会内部两派围绕詹姆士继承王位问题发生了激烈争执,这促进了英国议会“朋党”向近代“权贵党”的转变。其中,“圆颅党”主张提高议会权力、反对詹姆士继承王位,“骑士党”则拥护詹姆士继承王位。在双方相互斥责与谩骂中,“圆颅党”被保王派斥责为“辉格”(即强盗),“骑士党”则被反对派斥责为“托利”(意为歹徒),从而促成了“托利党”与“辉格党”的诞生。1680年以后,议会中这两大政治派别开始采用“托利党”与“辉格党”称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