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运动的历史及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洪宇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 操太圣 中南政法学院研究生处讲师。武昌 430070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生活教育运动是“五四”以后兴起的一种提倡和推行生活教育的运动。这场运动酝酿于20世纪初期,兴起于20年代中后期,发展于30 、 40年代,其后,因种种原因而渐趋沉寂。但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生活教育运动中表现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论又呈再兴之势。正确把握这一运动的来龙去脉,总结其经验教训,对深化当代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繁荣,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均不无裨益。

      一、生活教育运动的历史回顾

      任何一种教育运动的兴起,都有其时代和思想的背景作为诱因,而且其酝酿与发展,又每随时代和思想背景等各种因素的改变而推移。根据中国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文化教育发展的需求以及教育运动演进的内在逻辑, 本文拟将生活教育运动的演进过程大致分为酝酿(1913 —1926)、兴起(1927—1930)、发展(1931—1950)、 低落(1951 —1977)和复兴(1978至今)五个阶段。

      生活教育运动的兴起绝非偶然,它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凭借其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帝国主义逐渐与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相勾结,共同支配和操纵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竭力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中心任务和历史主题。在经济上,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60、70年代也逐渐产生了,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各帝国主义列强忙于狗咬狗的战争,暂时放松了在各地的经济角逐,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市场,经济实力得到了明显增长。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旧有的教育却远远不能适应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清末以后,在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的推动下,出现了废科举、兴学校的教育改革运动,陆续颁布和建立了近代新型教育制度,翻译了不少外国的教科书,引进了从赫尔巴特到杜威等人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这些对中国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过渡都起了某些积极作用。但从教育的总体看,学校教育仍未脱离传统模式,读书做官、书本至上、学校中心等传统思想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老八股教育”和“洋八股教育”合流,教育依然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尤其是脱离人民大众的生活实际,无法适应近现代中国社会政治的飞跃发展。生活教育运动就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教育运动。它以其一系列教育应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广大民众的全新主张,适应了时代的需要,给旧教育以猛烈的冲击。

      生活教育运动与西方近现代进步教育思想和运动的影响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日趋成熟。科学的进步,近代工业生产的突飞猛进,使教育日益落在时代的后面、与生活越离越远,时代要求教育与生活在新的基础上结合。要求改革传统教育,以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已成为西方许多国家的共同要求。一些先进国家中各种新教育思想如雨后春笋。夸美纽斯(1592—1670)、卢梭(1 712—1778)、爱尔维修(1715—1771)、裴斯泰洛齐(1746 —1827)、赫尔巴特(1776—1841)、福禄培尔(1782—1852)、欧文(1771—1858)等人的教育思想,接踵联袂地影响着世界。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一批新教育家又先后涌现,如美国实用主义进步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杜威(1859—1952),欧洲以提倡新教育而闻名的蒙台梭利(1870—1952)、怀特海(1861—1947)、罗素(1872—1970)等等,他们都反对传统教育,主张尊重儿童个性,让儿童在活动中发展个性和能力。杜威更是明确提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预备,提倡在实际的生活中、经验中学习。他们的说法虽然不一,基本要求却是共同的,即要使学校教育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以适应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新发展,为资产阶级培养接班人。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西方近代新教育思想和运动相继被引进、介绍到中国,从而为生活教育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国的教育家们通过批判地继承这些西方的教育理论,结合自身在改造中国教育实践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推动和促成了生活教育运动。

      (一)生活教育运动的酝酿阶段(1913—1926)

      20世纪初年,清政府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开始重视教育的实用性,发展实业教育,将实业教育列入学制系统之中,并在1906年学部正式宣布的第一个教育宗旨中,列上了“尚实”一条。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268年的专制统治。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资产阶级教育家蔡元培担任了首任教育总长。同年4月, 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批判了清政府颁布的教育宗旨,提出对青少年进行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美感教育及世界观教育。在9月2日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教育宗旨中,“实利主义教育”被正式列入。上述种种表明,20世纪初,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实用性,注重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反对空洞无用的旧教育,改革旧教育、提倡新教育正成为一股强大的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