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重视的素质教育思潮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自从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之后,关于提高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与口号逐渐流行、普及,短短的十余年间,形成了滚滚向前的思潮。近年来,又进一步在实践方面发展,几乎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进行有关素质教育实验的趋势。在各方面力量的推动下,好像已成素质教育运动,强劲有力地向前涌动。这个思潮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它有何特性,应当引导它向什么方向发展?每个有责任感的人都不能漠然视之,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它、研究它、认真地对待它,为它的健康发展献策出力。基于此,笔者也想谈谈一些个人思考。

      一、蓬勃向前发展的新生事物

      素质教育为何能在短短的十余年内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思潮呢?从根本上讲,素质教育的兴起,乃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望与创造,是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分不开的,与总结和借鉴国外的历史和现实经验分不开的。故素质教育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它在发展过程不断丰富、提高、开拓、壮大。

      最初,在80年代中,我们党和国领导人主要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需要,发出一系列提高民族素质、国民素质、劳动力素质和人才素质等号召,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期望,深受群众的拥护,并在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开始认识到应当把提高素质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那时讲提高素质,主要是讲提高人的科学技术或科学文化素质,因为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在提高教育质量上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教育的质量上。不过,由于我国强调提高民族素质、国民素质,这个普遍提高人的基本素质的重大任务必然要落实到中小学教育上,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从而逻辑地导致素质教育的应运而生,这是基础教育的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

      80年代下,素质教育一词的出现并不引人注目,以致现在人们弄不清楚是谁在哪篇文章或何种场合首先提出的。然而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思想兴起确实是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因为我国素质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普遍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为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势必与愈演愈烈的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提高的“应试教育”偏向形成尖锐的矛盾和对抗。显然,这是一场有关素质教育兴衰存亡的斗争,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彻底批判和纠正“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实际上,也只有在对“应试教育”进行的批判和改革中,才能使素质教育应有的面向全体学生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特点得以明确和弘扬。对“应试教育”的持续批判,特别是后来通过政府行为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均有力地使素质教育思想更加明确、普及,深入人心,成为规范教育行为的基本准则和深化改革的巨大动力。

      加之,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使本来重智育、重科技、重理轻文、轻品德、情操的有违全面发展的“应试教育”,又受到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加力,从而更加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导致道德的滑坡,人文精神的失落,理性与信仰的萎缩。这一状况,即教育的失误,引起了举国上下的关注,特别是教育界和文学界有识之士深深的忧虑、反思以探求解决之路。经过认真的总结和理性思考,人们都一致认为严峻的问题在于提高人们的素质,尤其是需要提高人文素质和提倡精神的追求。这给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明确了它应有的重点,并使其范围远远超出基础教育范畴,扩大到中等和高等专业教育,乃至继续教育、全民教育。

      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有关人的发展与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验的启示以及对国外先进思想的借鉴都从多方面推进了素质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探索的深入,肯定了现阶段应突出发展人的独立个性与主体性,认识到人不只是工具,也是目的的辩证法,从而开始冲破了长期未能解决的,学校在培养人问题上的机械划一、平均发展、千人一面的僵局,把引导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发展、主体性弘扬作为教育重要或首要的任务,推动了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小主人教育、主体性思想教育等有关素质教育的实验。特别是大胆地吸取了现代教育不少宝贵经验,如在处理学校教育与儿童关系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上,注重尊重儿童、学生,强调“我们要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①]这是一个极有胆识勇气的重大突破,将对未来的教育内容与方法等各方面产生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这一切均推动素质教育朝气蓬勃、生动活泼地向前发展。

      素质教育是在时代的呼唤和期望下而新生的事物,它没有预定不变的模式,而是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矛盾、碰撞,整合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活力而茁壮成长。从开始较重科学技术素质,发展到全面关心人的整体素质,再提高到注重品德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养成和崇高精神的追求;从较重人才的培养,发展到普遍关心人的培养,提高到更加关心个性的发展、主体性的提高,使学校教育真正转入能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特别是青少年儿童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轨道。

      这样一来,素质教育便以其丰富的时代内涵、特有的功能、价值与生命力,在社会上及教育界得到了确立,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得到了共识。它强有力地推动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落实和向前发展,并突出了教育基本的育人功能,肯定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弘扬了现代教育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多样性等时代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