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试图从文化的视角,对90年代以来我国私立学校重新崛起的种种现象作一探讨。为此,笔者了大量有关资料,访问和实地调查了广东、广西、浙江、江苏、黑龙江等数十所私立学校,并与有关专家学者、校长、教师进行讨论研究。以下是笔者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一、社会变迁中的一种文化景象 从古代的“私学”到今天的私立学校,其间经历过多少盛盛衰衰。每一次变化,无不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改变有关,无不刻上文化变迁的烙印。认真审视90年代以来的“私立学校”热潮,可以看到一种文化变迁,这变迁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因各种各样原因而在全国知名度甚高的英豪学校,是在这个热潮中较早崛起的颇具规模的一所私立学校。当它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变魔术一样从平地崛起,并招生开学了,行内行外,上上下下,无论毁誉褒贬,都惊诧于创办者的“异想天开”,甚至认为是其董事长陈忠联暴富后一掷亿金的冒险心态所致。其实,若没有以社会经济变迁为基础的文化变迁,任何人的异想天开都办不成这样的学校。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剖析这类私校迅速崛起的文化因素。 (一)价值观念的转变 新中成立后私立学校日渐衰落,就是基于一种价值观——在社会主义的国度,一切都要“公有化”,一切带“私”字的都是不好的,都是资本主义的东西,都要消灭掉。如果这种价值观至今不变,私立学校一定办不起来,更兴旺不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西文化的冲突碰撞与整合,在相当漫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与文化将多元并存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正通过各种各样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方式广泛地深入人心。这样的价值观在政府行为中表现为努力办好公立学校的同时,允许和鼓励兴办各种非公立学校;在社会认同方面则表现为相当一部份家长认为不管公校、私校,能教好自己的子女就是好学校;一部份教师(包括学校行政干部)认为不管公校、私校,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很多家长对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也有了多元化的判断。有的看重孩子智育的发展,有的注重孩子的品行,有的希望孩子的学习、生活得到较周全的照顾,当然更有希望孩子能得到全面发展。从教师(包括校长、主任等学校行政领导)来看,对自身价值也是一种多元化的认同,有的希望能体现自身劳动的经济价值,有的更注重一个宽松的环境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有的冀望能在私校实施教育改革的理想,当然也希望从不止一个方面体现自身的价值。如果没有这些价值观的转变,私立学校的勃兴也是不可能的。 (二)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的转变 十多年来社会的巨变,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由守旧转向求变、求新。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也推动人们行为习惯的改变。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创办一所有一定规模的学校,对创办者来说是一项投资多、风险大的事。大至国家政策会有什么变化,中至能否招聘到优秀的校长教师、能否招到足够数量的学生,小至保安膳食某一方面出现了较大的问题都可能导致办学失败。对受聘的校长教师来说,已退休再受聘于私校的特级教师、知名老师,在这里翻了船,“一世英名”就毁于一旦;在职教师跳出来的,如果在私校呆不下去就很难回到原校,即使回去也会失去原有的威信与地位;师范院校应届毕业生受聘于私校,更会失去入公校任职的机会。在国家对于私立学校尚未有明确的政策法规时,许多人,特别是中青年教师迈出这一步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成千上万的私校能够办起来、办下去,就因为有这么一大批以新思维方式看待私校,用新思维方式去权衡风险与机遇并勇于行动的办学者、校长和教师;对家长来说,把子女送入私校或从公校转到私校,也属一种冒险(包括对孩子教育的质量和相当数额的教育储备金能否回收),家长敢于冒险和愿意大幅度提高教育开支,这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二、私立学校自身的文化特色 90年代以来中国私立学校的涌现与发展,除了外部的社会文化背景外,还有赖于其内部的文化建设,本文试图探讨其中几个重要的侧面。 (一)强者形象与强者精神 与解放初的私塾和六七十年代的民办学校相比,90年代以来的私立学校一扫过往那种遮遮掩掩自惭形秽的面貌,一开始就以强者形象展示于世人。起初,大都强调名人办校,名师教育、环境优美、设备优良;后来,又加上先进的教育思想、更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科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对学生的全面关怀等,从各方面展示其较之一般公立学校更有优势。这种强者形象的内化,就是强者精神。不少私立学校都以追求卓越、创造一流——尤其是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学质量为办学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学校已不满足以重点学校为依托,不满足单纯模仿重点学校,而致力于创设自己具有一流水平的特点。 (二)从“贵族”走向“平民” 90年代初崛起的私立学校,大多是高收费学校,依市场经济规律,价高应该“质优”。开始时很多高收费私立学校都极力标榜其优良的生活服务,如优美的环境、优雅的宿舍、优良的起居饮食服务,有专职保育后勤人员24小时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有的还聘请专业营养师科学地给孩子配置每周每顿饭的营养等等。给人们一种孩子在这里可以养尊处优的印象。加上少数私立学校公开标榜要培养21世纪的“新贵族”,一时间社会上下沸沸扬扬地指责这些私立学校是“贵族学校”。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高收费的私立学校注重克服这种“贵族化”倾向,从办学宗旨到教育途径内容等等都强调“平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