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078(2004)02-0074-03 教育评价中的心理因素包括主评和被评两方面,其中被评人员的心理活动和表现直接影响评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因而,需要深入研究被评人员的心理状态及其活动规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索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对干扰评价活动的心理现象进行有效的调控,以求减少其消极影响,提高评价的效益。 一、教育评价中被评者的心理偏差及其表现形式 在教育评价过程中,从自评、被评到对评价结果的反应,被评者的心理表现是非常复杂的,主要存在争、怕、烦、疑等心理,这些都可以看作是被评者的偏差心理的不同表现形式。 在教育评价活动中,被评者的偏差心理常常会产生消极作用,给评价造成障碍,影响评价的正常进行以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使评价的本来目的发生逆转,产生负面效果。教育评价活动中被评者的偏差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进行过程中的心理偏差 1.迎合心理 迎合心理是指被评者在接受他评的过程中,为了获得不合实际的好评而表现出的反常的积极配合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被评者对主评者往往接待上规格颇高或者形式上热热闹闹,工作上有求必应;或者交往态度上曲意逢迎,言辞上奉承讨好。此种“迎合环境”和“积极气氛”,易使主评者受到情绪感染,发生移情体验,心境上染上愉悦、理解、同情的色彩,进而被诱导进入对被评对象正面肯定的心理状态,导致产生偏向性的评价意见,使原则瓦解、标准崩溃、评价过高。迎合心理还有一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形式,即自我认可疑惧心理。主要表现为被评者在自评过程中盲目地迎合别人,惟恐自评结果高于他评而受到他人对其人格的否定或指责,因此常常过低估计自己或模糊自我评价,以避免影响其人格形象。此心理主要由被评者缺乏自信所致,同样是有害的。它既不利于自我认识,也有碍于评价的正常进行。 2.防卫心理 防卫心理是指被评者在接受他评过程中所产生的防御挫折、保护名利的心理现象。防卫心理作为人的本能之一,在任何被评者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防卫心理可分为正当和非正当两种:正当防卫心理是对不公正的评价所产生的防卫心理行为。表现为被评者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自觉监督评价运作,认真分析评价质量,主动抵制评价错误;非正当防卫心理是指被评者对自身缺陷掩饰开脱的一种心理行为。表现为对他评消极防守、借故回避,回避不了就冷眼旁观、掩盖弱点,掩盖不了就弱化问题、文过饰非。或者以进为退,一改躲闪态度,转而四处活动,“扬长避短”,专门挑剔别人的短处和问题,转移主评者对自身过失的注意;或者以攻为守,抓住主评者工作的纰漏大做文章,大肆散布对评价的不信任言论,甚至对主评者进行人身攻击,使主评者自顾不暇,草草收场,而自己则得以蒙混过关。 3.应付心理 应付心理是指被评者对待他评不予信任、敷衍了事的一种心理现象。它主要因对于评价的认识误区所致,如认为评价就是来监督和吹毛求疵的;或认为评价赶时髦,一阵风,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或认为评价费时费力、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这种心理大多是发生在自我感觉较差,或对评价存有较大疑虑的被评者身上。应付心理的行为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对评价工作漠然视之,推诿搪塞,提供信息残缺不全;或者佯装欢迎评价,奉承讨好,实则应付了事,不以为然。在应付心理状态下,会导致评价过程受阻,评价信息采集受限,主评者情感体验不悦,进而导致评价出现明显的失误和偏差。 4.惧评心理 惧评心理是指被评者在接受他评过程中所产生的畏惧、怯场等心理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被评者对评价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够,对评价结果可能影响个人的名利、前途看得过重,或因为过去某些评价受挫所产生的痛苦体验所致。被评者的畏惧心理是多方面的,如惧怕评价人员现场调查走访,使问题曝光或被揭短;惧怕座谈汇报情况或接受主评者质询而说出问题得罪有关领导、同事,危及个人利益;惧怕接受他评中出现差错、表现失常,对己评价不利。凡此种种,容易造成被评者害怕、厌烦甚至逃避、拒绝评价。被评者的受评怯场现象,有考试时心跳加快,反应迟钝,记忆消退等具体表现。怯场不仅严重影响了被评者实际水平的正常发挥,而且还会对被评者造成精神压力,因此,惧评心理是造成教育评价误差的重要心理因素。 (二)评价结果反馈阶段的心理偏差 1.敏感心理 敏感心理是指被评者在接受他评结束后对他评结果极为关注的一种心理现象。关心评价结果本来是一种普遍而又正常的心理现象,也是发挥评价功能的前提和基础。但有的被评者并不是从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自身差距的角度来关心评价结果,而是从比高低、见输赢、是否吃亏的角度来了解评价结果,这就背离了评价的目的。敏感心理集中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对评价分数敏感,既包括对评价结果的总分敏感,也包括对与此相应的比例分、名次排列的敏感;二是对利害因素敏感,评价结果反馈时,被评者总是更为关心与自身有利害关系的那些因素的评价得分情况;三是公正敏感,当评价结果反馈不为被评者满意时,如他评与自评相矛盾等,就会转而怀疑评价的公正性,并从各个方面挑剔评价的缺点和问题,企图否定评价。 2.文饰心理 文饰心理是指被评者在接到评价结果反馈后,对揭示的缺点和问题找出各种不合理的“理由”进行解释,为自己开脱和辩护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把考试成绩不好归咎于身体不好,临场发挥失常,或出题不公,试题偏难等。文饰心理常见的表现有:一是怨天尤人,把原因归之于主观以外的客观因素,自觉“成事在天”;二是投射,把自己的失误、不当转嫁到旁人身上,如自己有某种不符合评价目标的行为表现,便大谈别人也是如此;三是自我解嘲,即采用酸葡萄法,贬低自己未能达到的评价目标价值,对自己的过失装出不屑为憾的模样,或采用甜柠檬法,尽力美化自己的不足,抬高自己所获评价结果的价值。文饰心理所产生的自欺欺人言行,既干扰了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价信息,也影响着评价结果解释的合理性。被评者也难以从评价活动中汲取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