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来,香港一直处于港英殖民统治之下,教育制度一直回避对民众进行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教育。时至今日,不少港人只有市民意识,缺乏国民意识。不久香港将从英国管辖区变成中国主权下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面对这个历史大转变,围绕着回归后作为中国公民以及迈向21世纪的公民,香港社会各界为此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本文将就此作简要的述论。 一 香港公民教育的历史进程 任何教育的首要目标都是人的培养。透过教育的过程,使学生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是香港教育所倡导的目标。这个教育目标的确定,有一个演进的过程。 1965年发表的教育白皮书指出“任何教育之最终目标,均为使每一儿童俱能获得接受最优良教育。”1973年发表的中等教育扩展计划报告书提出教育的目标是“包括有效地培养个人智力、职业技能及与人相处,使学生更能适应本港社会。”1978年的高中及专上教育发展白皮书对教育理想有详尽的介绍,认为学校的目标是使学生对四周环境发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动思考及作出决定的能力;培养道德观念;培养社会价值的观念包括尊重别人等;对世界文化传统特别是自己社会的文化传统有欣赏的能力;认识香港在世界上所占的地位及香港与世界各地互相依赖的关系;获得数学、科学及工业的基本知识及技术,为日新月异及高度技术化的社会生活及工作做准备;掌握文字及数学运用的基本技巧[1]。 1984年9月《中英联合声明》公布后,公民教育问题突然备受香港政府的重视。一方面他们认识到在“97回归”这个不可逆转的事实下,有必要培养及提高港人的政治意识,但另一方面又只是客观、中立地学习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而不进一步理解政治运作,公民教育只限于向中六及专上学生施行,使绝大部分于中学会考后就离开学校的香港公民没有机会学习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 紧接着在1985年9月实施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以下简称《八五指引》[2])基本上把公民教育界定为“引导社会上新居民或思想未成熟的市民接受和遵从传统生活方式的过程……其目的在维持社会安定和促进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强调公民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敢于向执政者质询的年青人”,有意回避民主教育,对民主和民主教育作含糊其辞的叙述。这与实施《八五指引》的十年间(1985—1995年)香港政治发展趋势是脱节的。在此期间,香港市民经历了兴建大亚湾核电厂的争议、基本法的草拟及通过、新机场争议、彭定康政改方案争议、九五直选和九六首任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竞选等全港性大规模的政治行动,均说明香港公民所需要的正是质询执政者、质疑权威、民主参与的知识、态度、技术和勇气。 《九六学校公民教育指引》(以下简称《九六指引》[3])有较大的突破,但有关公民教育的理念构架却流于空洞。《九六指引》指出公民教育应该是促进学生个人在公民领域中得到发展的教育,并为公民领域确定了五个环境,即家庭、邻里、地区、民族与世界,而公民素质包括普效性核心价值,辅助概念与价值、态度、信念与能力。可见《九六指引》为学校公民教育构建出一个以“生命神圣”为起点,伸延到家庭、邻里、地区、民族以致“整个人类福祉”的公民教育理念构架。这样一个极度综合性、涵盖性、无所不包的理念构架,反映了《九六指引》沿用的是儒家经典《大学》中所构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想。 二 香港公民教育的特点 今天人类历史发展出现了国际化的“地球村”现象,一个人除了隶属于某个国家外,还有一个更广泛的意义,即他(她)是生活于地球上的一个成员。从这个角度上看,公民还有一个更广泛的内涵,即“地球村的成员”——世界公民。这个时代特征决定了当今的公民教育应该包括三个目标:一是与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个人成长或自我提高,包括心理、道德及精神三方面。每个儿童不仅应该能够长大成人,而且要能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继续成长;二是个人在民主社会所扮演的公民角色。公民是民主社会里最重要并且是最永恒的管理者,因此公民教育要为儿童将来能履行其公民的职责作充分的准备,就不仅要培养适当的公民道德,并且也要充分了解政府的结构及其运作方式;三是与成年人在谋求职业的需求相关的职业素质及职业道德。这个目标的实质不是靠“训练”来使他们具有谋求某种特别行业的能力,而是要提供他们在社会上从事大多数工作或行业所必须的基本技能,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使所有的儿童都达成用理智和负责的行为方式生活。从这三个目标可以看出,目标一和目标三应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达成这两个目标将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世界合格公民(广义的公民),包括心身健康、具有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职业素质,这种世界公民具备了个人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的基本素质与才能;而目标二就是狭义的公民教育的目的,即使公民能更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所属的国家与社会。从香港公民教育的现状看,有如下特点: 1.既重视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对香港人有深刻的影响,香港公民教育强调学生的自我认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强化社会群体观念和社会道德观念。同时由于香港隶属英殖民统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激烈竞争的思想又影响着港人的心理,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在青少年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