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最近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在谈到我国的道德现状时,指出了大量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应该看到,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缺乏实效的严峻现实,是促使及时通过这个决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认为,道德教育过于政治化,是当今道德教育缺乏实效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剖析这一问题的成因、表现和危害,并在阐明解决这一问题依据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此一问题的基本设想。 一、道德教育泛政治化的现实表现与后果 建国以来,道德教育的过分政治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思维定势中,就把道德教育与政治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考虑德育问题时,重政治而轻道德。翻开德育教科书就会发现,“德育”一般是指政治立场、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教育。目前广为流传的《德育原理》一书就认为,“德育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著名教育学者孙喜亭先生也指出,德育的“实质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即一个人的社会特质”[2]。“德育”的侧重点主要是政治思想教育而非道德品质的养成,可以说是上述界说反映出的基本倾向。在这类界说中,都把“道德品质”放在了“德育”内容的最后位置上,这不应被理解为顺序先后的细节问题,因为在中国,顺序的先后,恰好反映出不同内容在德育中的份量和重要程度。从对“德育”概念的界定中,可以判定道德教育不是“德育”最主要、至少也可说不是其最重要的内容。“德育”主要是“育政”而非“育德”,这也符合现实中人们对于德育的共同理解。 其次,上述认识反映到德育的实际实施中,就出现了有人早已尖锐批评过的“道德教育完全政治化的倾向”[3]。建国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不时被送上政治运动的舞台,以致“德育”经常被“窄化”为政治教育甚至是政治运动。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完全从属于政治形势的需要,而忽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驱使青少年参加政治学习和大量的社会政治活动,忽视了国民基础文明教育、行为习惯训练和道德情操培养。由于在社会现实中,虽然人才的选用标准仍是“德才兼备”,但所谓“德”字,却主要是指人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而非是人的道德品质方面,这就使教育实际中,在一些特殊时期出现了“以红代专”、甚至是“以政代德”现象。在此情况下,政治因素完全掩蔽了道德教育,甚至占据了整个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政治教育不仅成了德育、甚至成了整个教育的全部内容。 再次,建国以来,甚至到了今天,在日常社会生活和学校德育过程中,人们也往往持一种政治的立场和尺度,来认识道德问题,把一些本来纯属道德教育与评价的事情,当作政治问题来解决。如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与其政治立场相联系,把道德品质的好坏,当作其政治上是否可靠的依据,使一些本来纯属个人道德范围内的问题政治化;或者干脆从工具主义的立场出发,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当成其政治上进身的手段等。所有这些,都使道德教育泛政治化,使得我国根本无法存在单纯的道德问题。 道德问题的过分政治化,即使在传统伦理中,也是道德对于政治的过分依从。虽然表面看来,道德成为政治的根本,政治甚至被认为是道德的推行,二者混为一体,功能不再区分了,成了一而二、二而一的同一关系,但在实质上,传统伦理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道德在成为一种“工具理性”而非“价值理性”,从而丧失了自己在本体意义上的独立价值和品格。而在建国以后的现实生活中,道德教育的泛政治化,则导致了一种“两败俱伤”的严重后果。 首先,它伤害了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由于过分的政治化取向,使得在具体实施德育时,人们对政治问题过分敏感而对道德问题却麻木不仁。德育工作关注的焦点仅是如何适应政治形势的变化,而不是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整个社会因此形成一种对于道德问题的普遍“失敏”现象,人们对于各种不道德现象普遍采取一种熟视无睹的态度。这就很不利于形成一种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国民基础道德。当今社会中,对普遍缺乏社会基本公德的抱怨不绝于耳,道德教育的过分政治化也应有其难辞之咎。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德育的坎坷历程,对照今天国民公德的严峻现实,不难得出这么一种结论:道德教育的过于政治化,妨碍了真正道德教育的实施,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基础道德的建设进程。 去年,钱伟长通过调查指出:“在德育工作中,往往以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以成人化的内容和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教育,要求提得过高,脱离实际,以至流于形式不能适应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的需要,因而收效不大。”[4]这就明确批评了道德教育过于政治化的倾向,并揭示了这一倾向所导致的弊端,就是道德教育的欠缺实效。钱老的批评,应该说是非常准确和有力的。 其次,道德教育的过于政治化,也伤害了政治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来,政治就是一种带有很强权威性的领域,使得人们无法对它掉以轻心。而当政治影响全面地向社会生活进行强制性的渗透时,出于对切身利益的关注与忧虑,人们就会十分敏感和谨慎地对待政治问题。建国以来的历次政治运动,无不波及到千千万万的普通群众,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创伤和痛苦。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总有一些人假借政治之名而行其恶,这都使人对政治问题普遍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物极必反,饱食必餍,时至今日,老一代中仍有不少人是“谈政色变”,年轻一代则普遍缺乏真正的政治热忱和积极的参与意识。这就使社会和学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困难重重,很难得到顺利有效的开展。这些状况,与道德教育的过分政治化,不是没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