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人们对教育的民主化与个性化的研究方兴未艾,教育民主化与个性化日趋演变成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它预示着在教育思想、方法、组织与实践领域将翻开崭新的一页。如何把握这一教育改革趋势,正确认识教育民主化与个性化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健全合格人才中的作用,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育民主化辨析 教育民主化源于西方社会对教育的一种主张,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积极性等特点。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对教育民主化这一课题进行引介和探讨,关于教育民主化的涵义,其主要内容包括:(1)教育机会的平等。(2)教育管理与决策的民主化。(3)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关系。前两者基本属于教育政策和制度民主化的问题,后者涉及到师生双方的关系,即在教育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和谐关系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理解,教育民主化可从宏观意义上来探讨,也可以在微观的意义上阐述。国内外学者多数是从宏观的角度来阐述教育民主化的问题,而在微观意义上,探讨教育民主化问题的还不多见,本文意在这方面作探讨。我们认为把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作为一个层面,置于教育民主化的视野中来考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张崇善在《当代世界教育民主化发展趋向》一文中,指出当代世界教育民主化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实现教育教学民主。[1]“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认为,教育必须实现民主化,而民主化的实现必须有一个良好的集体,而良好集体的构建,是在充分实现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前提下形成的”。[2]我们认为,作出在微观意义上探讨教育民主化的选择,更能体现和符合本文将要论述的意旨,因为学生个体是在微观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成长的,这是教育实践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因此,在微观意义上探讨教育民主化与个性化及其关系就显得更为迫切和更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的教育民主化是指师生双方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尊重民主性的原则,相互尊重,彼此信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善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一种合作民主和谐相容的关系,是师生双方在这一方面作出努力的整合。主要特征是:(1)教师有意识地摆脱以知识独有者,以真理掌握者的权威地位,把学生从被驯服被说教的被动局面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新型的民主关系。(2)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团结、合作、友爱之精神,允许并鼓励学生在一定规程下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教师,双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互配合,教学相长。(3)正确对待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遵循发展性原则,促使学生个体获得充分自由全面发展。 二、教育个性化之历史必然 教育个性化是指教育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特长和爱好,加以引导,促使其和谐完美发展的过程。教育个性化之目的在于通过培养个性健全,人格独立,富有创造性与开拓性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在个性化所涉及的诸多成分中,我们认为自主性与创造性是其核心所在。 教育个性化的思想源远流长,古希腊苏格拉底学派就珍视独立人格的价值意义,柏拉图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发现和发展人的特长,卢梭提出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的发展。在我国,孔子也曾成功地把个性化的教育思想付之于他的教育教学实践领域。到了近代,蔡元培则振臂举起“尚自由,展个性”的教育思想大旗。这些史实说明,个性化教育思想之光在教育的历史长廊是依稀闪烁的。然而,从历史的另一面来看,这一珍贵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无力冲破重重阻力而蔚然成风。尽管许多有识之士有如此远见卓识,有许多教育家和思想家对扼杀个性的教育现象给予了淋漓尽致的控诉和揭露,然而他们的言论在当时只被看作是一批野夫鄙民的糊言狂语而已,严复的“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3]正是对中国封建教育扼杀个性发展的真实写照。 教育个性化的研究被普遍地提上日程,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议题,是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我国对教育个性化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则起步于八十年代末期。可以说,这一方面是对以往个性化教育思想的弘扬;另一方面是由于现代社会的进步,世界性开放格局和日益激烈的世界性竞争历史,迫使人们必须对教育改革思想进行把握的结果。二战后,各国都致力于国家民族的独立和经济的复苏,科学技术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产力,成为综合国力的巨大杠杆。人们普遍地认识到国家的强盛,社会经济的繁荣越来越依赖于人的素质的提高,而传统的强制划一的培养模式虽然在过去特定的历史时期曾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这种忽视人的个性的培养模式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教育个性化的主题日显突出和强调,表明了人们对传统的强制划一的教育会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忧虑。维纳认为对个性的限制将使人类在未来的偶发事件之前丧失应付能力,从而危及自身在地球上的生存[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一再倡导教育的个性化,它强调“自我教育、自我决定、主动参与、教育内容必须个性化”等,并指出“教师将来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同时还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5]。这些都说明教育个性化思想作为一股强劲的势力,在冲击着整个教育世界,这并非是一种旧光返照,而是人们基于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而作出的理性回应,是历史的必然昭示。